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霍光被免的杜延年如何成功复出位列三公

(2015-07-30 09:20:41)
标签:

汉宣帝

霍光

杜延年

御史大夫

汉武帝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八十九

杜周以一介小吏起家,位居公卿,家资累万,三个儿子也都风光无限,长子、次子成为河南、河内郡守(这是当时仅次于京畿的地方大员了)。但真正让这个家族得以风光的却不是这两个大儿子,也许他们过多延续了父亲的“酷暴”,以至于在杜周之后的仕途并不稳定,于杜家发展并未起到更大作用,史书只是匆匆七八个字便带过了。

真正让这个家族兴旺的则是三子杜延年,这个最不像老子的儿子成就了这个家族百年的辉煌。当然,杜延年有杜周这样一个位居三公的老子,的确让他在仕途上获益不少。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这是杜延年仕途的开始,有着大将军的庇护,可谓顺风顺水。加上始元四年益州蛮夷的造反事件,延年在此事件中表现出了果敢与英勇。燕王、盖主、上官桀等人的谋反事件更让杜延年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准确讲是霍光的认可,“封为建平侯”。

杜延年的入世得意于霍光的赏识,但他并不像他的父亲杜周那样唯霍光马首是瞻。当然这并不是说杜延年对霍光不够忠心,在原则问题上他与霍光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的途径却又有自己的想法。霍光是从汉武帝时便出入朝堂的老臣了,他深受武帝时朝政的熏染,身上多多少少沾染了武帝时的风气,滥用刑罚、奢侈师旅等。延年则不同,他待人宽厚,不主张用狱严苛,适当的以德辅政则对大将军更为有利。更主张“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举荐贤良,议罢酒榷盐铁,这些一系列举动对于昭帝初期乃至昭宣盛世的开创都奠定了基础。当然也赢得了霍光的欣赏,每有疑问,他都询问杜延年。

    杜延年的进一步荣耀则是参与策划宣帝登基。由于他与霍光、张安世等大臣的主张,掖庭里的宣帝得以登基称帝。宣帝自然会对这一帮迎立之臣给予厚礼,封侯益土,更因此杜延年得以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为官大约与其父差不多,算不上清廉,因此在霍氏获罪族灭的时候,他以霍氏旧人身份获罪,“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但宣帝念及他的功劳,很快拜其为北地太守。治理井然,又迁为西河太守,同样郡中清静。宣帝很赏识。五凤中,征为御史大夫。这是他老父亲杜周曾任的官职与官邸,“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我们可以嘲笑他孝的愚,但正是这种细微小事,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修为。杜延年在御史大夫的位子上得以善终。
    杜延年与张安世一样,是杜家能否成为世家的关键一环。他们的家族都起身于寒门,而且都是酷吏出身,虽然倍受帝王爱护,但却同时得罪了很多权贵,对于他们这些子弟来说要在纷争不断的政坛立足并不是简单的事。杜延年与张安世一样选择了依靠主政的霍光大将军,为霍氏效力。但不同的是,张安世比较谨小慎微,藏愚自保为上;杜延年则相对比较正直,他能够用他的方法让霍光对他爱戴有加,并能够听取他的意见。杜延年是真才干,所以他在不平坦的宦场里也能做的风生水起,凭借自己的才能再一次做到父亲当年御史大夫的位子上。从而奠定了杜家作为三公世家的根基,并且摆脱了其父酷暴的酷吏阴影,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正能量。一个象张汤家族一样的世家从杜延年时开始逐渐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