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楼正脊宝瓶
千佛寺正门东侧便是明代碧霞宫的后门。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由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修建,历经21载才得以完工。整座宫院位于河南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也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我与媳妇是从最后一进院落开始游看的,也就是倒着看的,而且因为车子停在千佛寺,我们也没有出山门,只是在一进院里走走便重新折回千佛寺取车了。浚县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古迹和文化资源,但在文保遍布的县城里,我最钟爱的还是这座碧霞宫。我喜欢它的富丽堂皇,更喜欢它的宁静肃穆,它的规整严谨是县城内其他道观寺院所无法比拟的。
碧霞宫是浚县及豫北地区香火最旺的道观寺院之一,每年的正月和农历五月的暖寿期间,碧霞宫都以一种罕有的兴旺姿态向世人传递着美好的愿景。这不仅仅是鞭炮和高香所能诠释出来的,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紫烟袅袅,祈祷声声,在香客的每一次合手低头跪拜之中,似乎都可以聆听到了来自心灵和天宇的声音。那是一种抛却了尘世俗念的飘逸之美,虽说许的依然是俗家的愿,但了却的却是人间的痛酸。碧霞宫内碑碣林立,当然这些碑刻不完全都属于这里,它们一部分是碧霞宫的历代碑刻,香火伴随着口碑,信众传播着声望,明清以降,吸引了代代骚人墨客前来膜拜。另一部分碑刻则是从全县各地搜集上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碑碣、石像、塔幢和墓志等。这里的另一个身份是浚县博物馆的石刻展馆。但今年当我与媳妇进入寝宫楼院落时,有一个很明显的发现便是,曾经遍布院落内的石像生、碑碣及雕像不见了很多,西墙下仅剩下下图中的被摸的溜光的明代石像生,而先前这可是沿墙一溜儿全都是各种各样的石像,而且搭着各种各样的神棚,那些原本是为死人守墓的石像生一下子成了物欲的摇钱树,被鼓吹成什么爷爷,什么奶奶的,糊弄无知的信众顶礼膜拜。这一度成为第三进院落里最旺盛的一景,当然也是我很不满的一景。真好,今年它们都消失了,不再滥充神明了。不过这些碑刻、石像还是应该妥善保管起来的,它们同样是厚重古城文化的注码。寝宫楼前的陇右尹公浮屠和经幢依然还在,静悄悄的矗立在银杏树枝的光影之下,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檐下的风铎在响动。我进殿拜了拜,没有登楼转上几圈,我只是向奶奶汇报一下我平安归来了,相信奶奶也懂得的。
浚县人喜欢称碧霞元君为老奶,因此寝宫楼内的睡像便称为“睡奶奶”,碧霞宫的大殿便称“老奶大殿”,简单易记,而且用浚县话讲出来朗朗上口,极具有亲和力,仿佛一下子就拉近了劳苦大众与碧霞元君的距离,就像一个晚辈像自家的老奶奶汇报一下自己这些年的光景和思想,一点没有距离感。
年下的碧霞宫少有人来,这是它难得的清净。我们走过寝宫楼院落的中门,绕着大殿东回廊一步步走到大殿前面去。一路上,我不停给媳妇指指点点,告诉她这里那里的一些小故事和小讲究,当然有些可能是我上次都已经跟她说过的。媳妇也很喜欢这份难得的清净,毫无干扰,可以随性走走看看。大殿是整座碧霞宫最富丽堂皇的所在,前拜厦后正殿,卷棚接歇山顶,据说这是明清两代的杰作,正殿是明代的,拜厦是清顺治时期接上的,不论真实与否,我都相信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建筑之一,因为它与我的距离是如此的近,这种内心的亲近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得了的。雕梁画栋之间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神明的虔诚与敬重,更多地是对美好、阳光事物的的憧憬与歌颂。木雕、石雕、彩绘构成了这里最绚烂的色泽和层次,檐下绘有的二十四孝图向人们传递着“天下孝为先”的为人理念,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颠破的真理,如果没有了孝道,很难去想象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和谐。大殿四周栏杆上均雕有石像,有石人、神仙、动物、仙桃等,它们早已被信众们抚摸的光溜溜的,黑黢黢的透着亮光。这些石像部分是当朝修复上去的,凡修复的石像下面都有补修时间和石匠名字,这种修旧如旧的理念是值得今天古城改造工程参考的。
拾阶而下,二进院落要比三进院宽阔不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成林,两厢的拜殿都未开门,这里有眼光殿、阎王殿、包公殿等,无非是惩恶扬善,劝人向好。二进院的门开三路,中路门最为高大富丽,为两层顶,一层卷棚二层小庑殿顶,这也彰显了它的规格很高。门下有抱鼓石,抱鼓石上卧有灵动的小狮子,石下则卧有安静的伏听,一静一动,凸显着仙家的张弛有度。一进院落内同样碑碣很多,各式各样,应接不暇。两侧有财神殿、四帅殿、娃娃殿和钟鼓楼等建筑。中路上是一座拱桥和莲池。大殿西侧廊下有“光映西池”,也便是交代了碧霞元君的出身,这座拱桥与莲池也是这个意思,据说碧霞元君是从莲池内出生的,这是一种对生的纪念,一如我们每年都过生日一样,只有对生充满了感念,才会活出一个美好的人生来。
重新折回至大殿,沿着西廊,廊下绘有“八仙过海”、“女娲补天”、“河马负图”等,媳妇也像香客们那样抚摸过每一个栏杆上的石像,在每一个石像前留恋赞叹。跨过寝宫楼的西侧门,静立几分钟,冬日暖阳融融。出千佛寺至停车处,发现铁门果然锁上了。看门处也无人,正在想如何出去抑或再去水陆殿把唐柏拍拍之时,看到山道上来了两位老者,有说有笑,口中含着香烟,白色的烟气飞过他们蓝色的帽子。老人看我们俩便急忙开了门,顺口问了声哪里的之类,我们也很感谢他们,媳妇默默跟我说还是好人多哪。

院内的石翁生

陇右尹公浮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

寝宫楼,又称转角楼。楼内有木梯可通二楼,可绕楼一周观赏县景。

寝宫楼飞檐

寝宫楼院落的中门,前方为大殿。

大殿筒瓦上的神人

寝宫楼院落的东侧门

大殿的东厢房,和煦的阳光暖洋洋

灵镇东岱

西望大殿前,雕梁画栋,富丽繁华

拜厦上的透雕撑拱

凤形翼拱

大殿前院落

大殿前栏杆望柱上的雕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