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彦昌、吕真真:宋代公文邮驿制度研究 一

(2009-04-26 10:57:31)
标签:

宋代

公文

邮驿

急脚递

南宋

斥堠铺

宋刑统

文化

分类: 【网贝记】

文章来源:《浙江档案》2009年第3期。

  两宋时期公文邮驿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两宋时期建立了健全的递铺组织,特别是急递铺制度,为明清后世所传承;北宋时期建立的以士兵为主体的传递紧急公文的公文邮驿制度,严格的公文交接制度,也为后人所重视。可以说,两宋时期的公文邮驿制度在中国古代公文邮驿制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较深。

  一、宋代公文邮驿的组织管理

  宋代公文的中央管理邮驿机关有二:一为兵部,一为枢密院。枢密院对邮驿的具体职责是:管理驿马发放,颁发驿递符牌,制定乘驿条例,委派巡辖使臣,监督检察重要军期文报的传递情况。“宋制,驿递掌于枢密院”。兵部与枢密总管邮驿,具体到不同的公文种类,其传递的方法不同{1}

  二、宋代公文邮驿的传递方式

  (一)递铺传递

  递铺是宋代通信组织的总称,也可以看作是基础,递铺又有不同的等级。《永乐大典》载:“旧法有三等,曰急脚曰马递曰步递……今总谓之‘省铺’”{2}。步递是递铺组织的基础,而马递和急脚递则根据需要再做设置。

  1.步递公文

       一般递铺都具备步递的功能,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不置马递和急脚递,只单纯设置步递的。步递用来传递普通文书,即“常程文字”,速度较慢,除了主要传递普通文书外,还要承运中央拨给地方的军器、军粮、白银、绢、绸,地方输往朝廷的货币、铜材、香料以及一部分茶、盐等物。在速度上“诸递铺传送人者,日行六十里,仍宿于铺”。但是步递用来运输官物,对于文书传递的速度会造成影响。

  2.马递公文

  马递就是骑马传递。马递较之步递速度快而比急脚递慢些,用来传递紧急文书及赦书。军兴飞书,在没有急脚递的地方,多以马递来传递公文中较为重要的文书。马递的程限有300里,500里两种。

  3.急脚递公文

  急脚递是以骑马疾驰为主的一种传递方式,负责下达朝廷及中央主要机关的重要文书,上传地方上的紧急情报,如外交、军事、盗贼(即农民起义)以及重大的刑事案件等。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急脚递必须选用强壮的士兵。

  一般来说,急脚递的速度是日行四百里;并且有严格的律条加以保证:“违不满时者笞五十,一时杖八十,一日杖一百,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三年”。{3}这种速度在当时只能依靠马来完成,因此说急脚递也是一种马递,只是较为特殊和高速。急脚递是在北宋与周边国家交战的特殊环境中设立并发展起来的,不具有普遍性。

  急脚递中还有一种金字牌急脚递,速度是日行五百里,金字牌急脚递是以马来传送赦书及军机要务。特点是其公文的发送直接由御前发下,不经过枢密院,减少了不少的手续,又保证了文书的机密性,使铺兵能迅速下传。金字牌急脚递不入递铺交接,这就减少了公文在递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公文传递的效率。

  (二)斥堠铺与摆铺传递

  北宋末南宋初,由于战争使邮传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炎三年(1129)二月,南宋开始设置斥堠铺。斥堠原是边境上放哨、侦察的哨所。南宋时把它与公文传递结合起来,成立一种半军事组织性质的急递通信系统——斥堠铺。斥堠铺以传递军事紧急文书为主,同时也传递各衙门的紧急文报,并由地方管理。其职责是“专一承传御前金字牌,以至尚书省、枢密院行下,及在外奏报并申发尚书省、枢密院紧急文字”,{4}其传递速度为日行三百里。斥堠铺在建立之初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惊人的文书迟滞现象,上下行文书大量积压,不能适应战时须快速传递信息的需要。因此南宋政府又于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设立了“摆铺”。{5}

  摆铺是因为军事行动的需要而临时设置的急脚递铺。在斥堠制度逐渐衰落的情况下,采取了在九里或十里设一摆铺的方法,用以弥补斥堠铺的不足,加速紧急文报的传送。在每个斥堠铺内,抽取三名铺兵充摆铺,三个铺设一名使臣,随时监督检查。

  三、宋代公文传递人员

  (一)铺兵

  宋代邮驿的一大变革就是以兵卒代百姓为传递公文的递夫(铺兵)。“太祖建隆二年(961)五月十七日,诏诸道州府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诏郡县起,令不得差道路居人,充递军脚力”。{6}在宋代十里设一铺,要路上的铺兵需要十名或十二名,偏僻路上的铺兵需要四名或五名。

  (二)曹司

  一般递铺的曹司就是“铺长”,掌管铺务,每次递铺的公文入界,界首铺司用片纸揭于牌筒,写上入递的时间,依次传递。如果发现公文破损则具文说明,随递照会前去。   

  (三)节级

  节级,为宋代级别较低的军职。递铺每二十人补节级一名,如果人数不够也补一名,不到十人的相邻的两个递铺一起补一名,但是如果不是相邻的两铺(相去二十里以上的),各补一名。节级在公文传递中的职责就是负责递马的检查接受和调配,草料的收管,铺兵口粮的支给,以及文书的检验核实。

  四、宋代文书传递过程

  (一)公文入递

  入递,既是公文交由递铺传送。这是公文邮驿的开端和源头,直接关系着公文传递的速度和安全。宋代官方文书种类繁多,哪些交由急脚递或马递传送,哪些交由步递传送,都有严格的规定。绍兴六年(1136),因递角泛滥,各地衙门经常将普通公文,甚至请按问好的信件,也交由斥堠铺传递。为此,南宋政府作出规定:“除尚书省、枢密院、都督行府、诸路宣抚司、沿淮、海边面州军探报文字,许入斥堠,处外并常行不系探报文字,不得入斥堠”。{7}

  (二)公文封发

  凡是交由急脚递或马递传送的文书,当着官员的面实封装入筒内,叫做实封入递。筒有三种,皮筒、竹筒、和纸筒。当官实封,不题事目,只排字号及题写官司,因此,筒的封面只排列字号,并写明受文单位及发文日期。遣发限日时,公文以蜡固封用印装入筒内,然后急递铺检验封印以及外引牌子,完毕后交付传送。发急脚递或马递的公文,在摺角的地方注明某递字加以区别。

  入内侍省的递角,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封发狱案文书,由进奏院排列字号、月、日和发往地方,当官发放。

  机密紧要文书入递,内外文引只排字号,不得注明事由,“申奏入递机密文字,并实封于皮筒内外及文引正,排字号。不得泄露事目”。{8}

  (三)公文传递

  公文到达递铺后,先查验封印有没有拆动,然后按外引牌子接受传送。

  传送急脚递或马递文书,要及时分发,随到随传,不得积压,不得合并传送。此外,还有两种特殊传递方式,一是双人传递。凡传送御前金字牌文书,以及传送尚书省、枢密入内内侍省、御药院、经略、安抚、都总管司等处的紧急文书,或是夜过山岭,险滩,及猛兽出没的地方,一律由双人传递,送到下一个递铺;公案(刑狱)文书也是双人传递。另外一种是不入递的金字牌传送。选择少壮健捷的铺兵,拨给递铺,专门传送御前金字牌递角。这种急脚递昼夜不停,鸣铃走递,前面的递铺听到铃声后,预先出铺,在铺门外面的道路上进行交接,不得片刻延误。

  (四)交接手续

  交接手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沿途递铺之间的交接,另一种是终点的交接。

  递铺间的交接。急脚或马递传送递角、官物、到下铺交接完毕,曹司、节级及时在铺兵随身携带的小历上批注回铺时刻。

  终点交接。接收递角的官府将所接收的递角登记在册,注明节目。如遇上级巡查时,便于取出核对。若有违反规定的,要依据律法处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