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2009-02-20 00:00:00)
分类: 散文

    很难说出对它是一种何样的感觉。但我知道,这感觉很复杂。

    被它吸引,却又想逃离。厌烦它白昼的尘埃和喧嚣,却又止不住的迷恋华灯满城时的丰盛与迷离。

    不论是在繁华现代的楼群间穿梭,还是在里弄棚屋老街里游走,我明白,我终不是它的主人。就像这个城市中数以万计的人一样,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从你身旁匆匆而过的那个人究竟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还是过客。每个人都给自己戴上了一副同样的面具,日光之下始终如一的表情。你永远猜不出他来自何方,将去何处。但至少此刻,我会明白——我,他,他们,都是被包裹在这个城市意象里的一粒微小因子。而这个巨大意象在越拉越远的镜头中终将定格为一个点。这个点叫上海。

 

    机子和镜头都是最普通的,拍摄夜景时也没有三脚架,但每一张都有让我按下快门的理由。因每到一处总能邂逅碰触神经的画面与细节。有些琐碎,有些凌乱,暂且称为拾遗。

 

里弄——上海往事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里弄——旧居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里弄——1943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里弄——庭院深深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里弄,并不是上海特有,但却是这座繁华城池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它的深处不知隐匿着多少上海的往事。还记得王安忆的《长恨歌》,那些男人和女人在王琦瑶的生命中来了又走,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整个一条以时间为脉络的故事就这样自然的铺展开来,而唯一不变的弄堂就是这故事的载体。还记得那些大段大段描写弄堂的文字,细腻、华丽而略带落寞,这种味道只有上海才有。

    现在的上海里弄大都被统一了门脸,显眼的门牌,向街面整齐的砖墙。走进后发现每户仍是局促在很小的空间里,但有些整栋的房子应仍是只有一个主人的私有财产。很喜欢那些有阁楼开天窗的房子,倘是在夏日的夜里该是多么惬意。

    只是现在的里弄大都淹没在高层的楼群之中,从狭窄的弄堂口向前望去,就能看到不远处赫然伫立的大楼,也许只需要绕过一条街就能抵达繁华的闹市区。

 

老街——晨起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老街——正午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老街——老人与狗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老街——自行车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老街——线条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一条老街,狭窄的道路旁散漫的堆砌着老旧的民居和搭建的棚屋,向街的阳台上挂着晾晒的衣物和装满杂物的塑料袋,街边的墙壁上贴着起了皱的房屋拆迁通告和一些租房的启事,污水从路沿缓缓流开,零星见到卖菜和卖鱼的小摊贩,一位配钥匙的老人坐在摊位后面望着天。

    这里不同于那些被政府待见保护的弄堂,它们的破落和杂乱与这个城市现代的繁华和历史的古朴都是格格不入的。它们是被列入黑名单的待拆迁地,在最后的截止日期来临之前这里的生活和生存都仍将继续。晨起时分这里会有卖韭菜鸡蛋饼的小摊,正午之时挂着“刀削面”的红黄旗下又会升起蒸腾的热气,黄昏来临前能看到牵着狗的老人悠闲地走过。

    我注意到了这里——从临近屋舍拉过来的电线汇聚在这一个点,杂乱但却有一种力量。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我仿佛懂得了什么,与生存有关。

 

城中——翻修的教堂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城中——只有它才能证明这座城市的冬日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铁上。从一站到另一站。拥挤的车厢里并无新意,惺忪的睡眼和呆滞的表情。城市的巨大竞争与压力已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气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自知的忘记了最原初的表情。每年数以万计的人涌向这座城市,他们渴望能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机遇的空间里赢得一席之地,那怕仅是维持温饱,却也是不顾一切。注定如此。它作为机遇的提供者不停地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无与伦比的基础。他们互为供给者与需求者。

    在市中心闲逛时我按下了为数不多的快门。看到了正在翻修的教堂,教堂顶鲜红色的十字架在微蓝背景的映衬下显眼而庄重。不知道它是否仍在发挥着最原始的功能,是否会有人在周末时到这里做礼拜,等待教堂钟声的响起。我只是想知道,忙碌与追逐的间隙会不会留给信仰一方清净的土地。

   

 

城隍庙——灯笼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城隍庙——父女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城隍庙——灯火正酣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正月十五那天到城隍庙,廉价的杂货摊、喜庆的灯笼、美味的小吃和人声的喧嚣。我从层层包裹的人群缝隙间遥望正在上演的传统杂技,身旁的小女孩儿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神情专注。那一刻觉得这里似乎是这座城市的软肋。而当夜幕降临,明丽的灯火将它的轮廓一一勾勒时,瞬间觉得它又消失在整座城市的光影中。

 

尾声——烟花

   [摄影/文字]沪上拾遗 

 

    一座城市不论被现代化包裹的多么严实,总有可以让历史与世俗立脚的地方。这应是衡量城市文明的标尺。钢筋水泥与社会精英只能够打造出它的框架,却永远无法填满它的价值与意义。正如升腾而起的烟花,短暂的一瞬,消失殆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爱
后一篇:珍惜过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