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录免费师范生从鉴别“初心”开始
(2016-07-20 11:49:08)
标签:
时评 |
分类: 教育系列 |
红网评论:http://hlj.rednet.cn/c/2016/07/20/4038636.htm
江西教育厅公布违约免费师范生名单,截至5月31日,仍有1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未回省办理履约手续,被视为违约,记入诚信档案,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冻结其人事档案,不签发或改派就业报到证,从公告发布之日起,每天按免费教育费及违约金总额的千分之一收取滞纳金。(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违约免费师范生予以公布名单、纳入征信、人事约束、退还教育费和缴纳违约金,江西属于全国首家。此举对于落实我国从2007起开始的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解决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荒,这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但这毕竟是末梢之举,今后国家或地方招录免费师范生,应将鉴别报考者有于志从教的“初心”做实,从源头上降低违约率。
招录免费师范生的初衷,是为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让一大批有志于从教的优秀青年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但实施效果是,一部分人最终选定免费师范生,不是分数上不了比师范院校更好的学校,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受限而作出的退而求次。“优秀”和“有志于”在进入门槛时,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虚化。
从江西省来看,尽管免费师范生解约率在5%以内,大概不会超出当初制度设计的预期,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愿从教、不安心从教,教育一线对免费师范生总体评价不是很高时有所闻,如此享受权利却懈怠义务,放下他们的契约素养不谈,至少很难证明他们承担得起“优秀”之誉,对于教育职业的“有志于”,差不多就是招生制度赠送给他们头上的桂冠。
鉴别报考者是否有志于从教的初心,不能仅靠所有考生都履行的那套填表程序,哪怕是你把师范类作为第一志愿,可考虑在师范院校录取前要求考生写下承诺,所在高中作出靠谱的推荐,以此佐证该生的志愿和鉴定其未来从教的基础与潜质。还可借鉴江西省地方免费师范生按协议到岗后补偿所免费用的办法,或者采取先贷款读书,按协议到岗后国家免贷的办法。这些看似繁琐的程序,会检验报考者的“初心”,会坚定他们作出选择的决心。
既然大学可以转专业,那么,其它综合大学学生中途转入师范学习的通道应该有,如果已经存在这个通道,能否进一步扩大畅通,而不必等到这批“有志者”毕业后还要通过两道考试(资格考试和招录考试)才能如愿。中途转专业的初心也许更值得尊重,其尊重方式不仅是提供便利,同样要有严谨有效的程序保证。(华声在线、东湖评论、长江时评、西岸时评用稿)
相关文章: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6-07/20/content_151876994.htm
新闻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719/14612706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