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小儿科”

(2016-07-18 15:49:51)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长江日报:http://cjrb.cjn.cn/html/2016-07/16/content_5545307.htm

       很多人看不起儿科医生,称他们为“小儿科”。

  我也常用“小儿科”来蔑视一些人或者一些困难,但从来没有如此看待儿科医生。作为养大一个孩子的家长,与儿科医生也打过不少交道,但至今为止没有瞧不起儿科医生。我感谢他们每一次特别的耐心,也感谢他们在我们无助时的果敢,特别感谢那位白发教授能从孩子的哭声中明察秋毫。最近翻阅儿子成长笔记时,二十多年前,市儿童医院为孩子动手术的主刀医生,和住院治疗的主治医生及护士的姓名,都是我亲笔记下的。

  不认为儿科医生是“小儿科”,还因为不在那一行当,不知道比起其他医生,他们收入比别人少,职称晋升比别人难,更不知道目前坚守一线的儿科医生,他们承受着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量,还要面对职业的边缘化和“了解真相者”的偏见。可以说,不是媒体披露“儿科医生荒”,普通人无法知道儿科医生如此可怜,也如此宝贵。

  很不理解一些人有求于人,却又瞧不起人。当一件高档面料的衣服出现破损需要织补,当一双舍不得丢弃的皮鞋想要修补,当急需上班的自行车瞬间出了故障时,你在背街小巷找到的那个匠人,就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旱地里的一眼甘泉。何况是你的孩子生病了,你却带着瞧不起的心情去求医。

  是的,织补匠、修鞋匠、修车匠,哪怕是医生,都不是完人,都不可能包你百分百满意。但落到让你瞧不起的地步,与你自身如何定位他们不无关系。以患儿求医为例,有些家长不论孩子病情轻重,巴不得每个医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些家长以为陪孩子看病阵势大、要求高,甚至把狠抖在前面,医生就不敢懈怠。殊不知,对医生过重的期待,并施以过分的压力,反而会让儿科医生真的成为“小儿科”。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合格的儿科医生却是医生的精华版。如果你对医生有一份敬畏,会比在医生面前抖狠获得好的服务的概率要大得多。对年轻医生的信任,对年长医生的尊重,是医药费之外你应该舍得付出的精神成本。如果你有心与医院和医生保持点距离,孩子一般的头疼脑热和消化不良,在家里就可以搞定,这既是孩子的幸运,更是你自己的成长,也是对儿科医生的一种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