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大汛“丢卒保车”无可非议

(2016-07-25 09:55:04)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随着河北邢台大贤村水灾舆情事件的井喷,湖北省同期汛情传播也有跟风之势。一篇“湖北的洪水到了天门,奇怪的是天门的人民并不知情”的贴子在网上流传。该贴打出悲情牌,说武汉危机就要牺牲天门,发贴人可能是从天门读书落脚北京的,他推论,今后北京危机也会丢掉武汉,从而归纳出,一个人就应该选择到被保护的地方去。

关于预警滞后,天门市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有了回应,不管怎么说,肯定还是有慢的地方,幸亏到现在为止,没有死人的正式报道。否则,那正应了“干部拼命在水中干,群众在岸上看翻船”。笔者主要说的是“丢天门、保武汉”,这类话语会很有效地戳中受灾群众的痛点。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当地干部群众会明白“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但是,一个小地方分洪,恐怕多数武汉人真没当会事,天门人此时来到武汉,真不要指望武汉人会对你特别客气。

我从最具有权威的《湖北日报》上搜索天门汉北河汛情,从21日开始,每天都有专栏,通讯、消息和解读,整个抗洪由省防总统一指挥,调集了不少军警驰援,但确实没有找到天门分洪是为了保大武汉的类似表述。我与天门当地参与抗洪的朋友在线上交流,对方告诉我,有些传言并不可信,上游下游都有为特大汛情减压的责任,大家都有担当,风险可能化整为零,就会减少损失。从有关微信中了解到,天门这次受灾很重,干部群众付出了代价,灾区今年的日子会很艰难。

舍小家顾大家,没有必要回避或忽略。当年的京剧《龙江颂》,乡亲们应该记忆犹新。社会不论如何发展,顾全大局仍然是当前的主流价值。在长江流域历次抗洪中,上游替中游减压,中游替下游排险,成为不容置疑的惯例。距今不远的98抗洪,当时的中央作出在荆江分洪,力保大武汉的预案,既有上下游的地理关系,也是综合价值对比的选择,无可非议。这一次汉水上游的天门汉北河局部地区分洪,相信天门人民能够理解并接受。

724日的《湖北日报》给出汉北河天门段分洪的具体理由,一是下游新沟(武汉东西湖区)出口的汉江,二是孝感东山头闸下游的府澴河,三是天门船闸的洪水故道出口处的汉川汈汊湖,本身的水位不是超历史就是超警戒,高水位托顶,加之上游钟祥京山泄洪,导致天门成为一座静止的“大水库”,有些堤防漫溢,数十村庄被水围困,故天门主动向龙骨湖分洪。

下游水位长时间托顶,一时难以缓解,对于天门选择主动分洪至关重要,也间接证明天门分洪确实为武汉汛情减了压,但这种关键信息是否落在了其它传言的后面,或者只是当地官方明了,而普通群众对于“三个出口”都有倒灌的态势并不知情,给了一些传言者以讹传讹的机会。在外地的人,往往听信于自家之言,难免偏颇。

防大汛“丢卒保车”并不是歪政怠政,这种事大概不可能走听证程序,就更需要慎重而精准决策,但可以做到及时公开透明,宣传到基层,这是对“卒”的负责与信任,更是对“车”的告之与希望,被保方更应体恤分洪区的困难,应该做好力所能及的援助,灾害面前都不容易,都要换位思考,尤其不要让付出者后悔自己的付出。

记得月初武汉被大水围城后,举国关注,有的同情,也有的在等着“看翻船”。当时的《长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其中有句话,大概意思是,在大水灾面前,郊区或农村更是弱者,中心城区的渍水退得慢一点,郊区的压力就会小一点。我当时读到这儿,无限感慨……

 新闻链接:http://bbs.cnhubei.com/thread-4053195-1-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