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坟场”折射大学人文教育之失
(2014-05-23 22:27: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近日,一则“川大校园3000辆自行车被遗弃”的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在川大江安校区的一片荒地里,大量被遗弃的自行车安静地躺在那里,看着锈迹斑斑的自行车被丛生的野草覆盖,许多人痛心不已。(5月12日《光明日报》)
针对大学生随意丢自行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行车坟场”暴露出来的,不仅是大学生节约意识的欠缺,更是责任意识的匮乏。依笔者之见:大学生随意丢弃自行车,折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之失。
这事绝不是川大独有,在大学生更多的武汉高校同样存在,有一次,我开车去接读大学的侄子,发现学生宿舍楼前,也有大量丢弃的自行车摆放在草地上,后来听说校方也是集中进行过处理。当时,侄子已在网上购得一辆自行车。有人丢弃,有人购买,似乎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学生随意丢弃自行车,至少说明几个问题:一是一辆自行车消费在一部分大学生消费中已经算不了什么,他们对父母供自己读书的钱至少是有所懈怠的;二是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大学生,公民素质仍然缺乏,虽然丢弃的是自己的物件,却占有了公共空间,天长日久,还会污染环境;三是几年大学生活,尚没有友爱他人的养成,虽然用不着把旧自行车搬回老家,完全可以赠予学弟学妹继续使用,每年新生入学,肯定有困难的低年级大学生用得上。
我自己的孩子在国外上大学,他的有些专业课书籍、衣架、外置电脑音箱和许多日用品,都是学长转手给他的,问他怕不怕同学们瞧不起,他告诉我们,他们与学长们杂居在一起,高年级学长将用不着的东西免费留给学弟学妹用非常普遍。他说,学长留下的每件东西,都是一段生活的记忆,也是一种情谊。要知道,这是所世界名校,很多都是靠奖学金读书的大学生,他们并不缺钱。
当很多大学在想法设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时候,却并没有抓住生活小事去培养学生节约每一份钱、友爱身边每一个人、不给公家添麻烦等现代公民情怀。本世纪之初就是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某大学,不幸就是大量丢弃自行车的大学之一,这里每年人文讲座号称听众如云,可惜,知行在这里并未完全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