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要读残疾人写的书
(2014-05-29 19:15:18)分类: 视读系列 |
很多大学者不愿意在公共讲坛上推荐读书书目,周国平也一样。但他们不经意会谈到自己怎样选择图书,偏重于读什么书。周国平对听众说,他很少读活人的书,一般都是读死人的书。当然,他所指“死人”,指的是西方的尼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中国的老子、孔子和庄子之类。他读这些人的书,所以成了哲学家。
然而,读什么书,成什么人,并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与当前流行的“大数据”原理相似,二者具有相关性,因为世界上读一样的书,上一样的学校,最后成为两种人(好人与坏人、圣人与常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我等如何读“死人”的书(实际上是历史证明学问有价值的“名人”),也是成不了哲学家的。
最近,我读到(有的是重读)三个作者的作品,一个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是日本盲人音乐家宫城道雄的《音的世界》,一个是中国当代重残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似乎想说,残疾人写的书,可以成为许多健康人读书的一个优良选项。
宫城道雄七岁双目失明,上帝给他关上了视觉之门,却随即给他打开了听觉之门。“失去了光之后,在我面前却展示出无限复杂的音的世界,充分补偿了不能接触颜色造成的孤寂。”根据不同的声音,他就可能辨别、“看见”不同的事物。他凭借自己对声音超常的敏感和音乐的天赋,成长为日本的一颗音乐巨星。令人惊奇的是,时常有人牵着他的手,却要他指点路途,他记的路,比有眼睛的人还可靠。
上帝对美国的海伦可就没有对待宫城道雄那样公平,海论一岁半就因为一场高烧,同时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一个没有光线和声音的世界,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感知,完全是通过手指的触摸获得的,包括盲文,或人和事。有些事物她的手指也无法触摸,比喻看戏,她只能依靠别人在她的手掌心写盲文,她才能感知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读书和说话,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懂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国语言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之一,1959年联合国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我想说“健康人要读残疾人写的书”,很重要的是她那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自己幻想的三天光明时段里,第一天看老师、朋友和她的导盲犬、盲文书籍;第二天看人类发展史、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精品、戏和电影;第三天看人们的日常生活、纽约大都市。她的想象,仅仅是想象,就足以反衬出健康的份量,眼睛和耳朵的可贵,时间的价值,对比起她虚幻的三天,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大浪费犯。
史铁生,他坐着轮椅,在地坛的十五年里,读懂了生死、读懂了母亲、读懂了人性和社会,苦思冥想,使他聪慧坚强,勇敢地直面苦难:要是没有残疾,健全是否会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要是没有了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和高下如何界定成美德?是丑女造就了丽人,是懦夫映照了英雄,是众生超度了佛祖。
对人生思考通透的史铁生,在2010年12月30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捐出了肝脏救治天津患者,留下了脊椎和大脑供医学研究之后,平静辞世。
要读他们的书,并不只是在于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事实上,这些书的文学价值已经得到验证和公认,即使是离我们最近的史铁生,他得到的评价,恐怕是与他同时代的中国所有作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包括获得诺奖的莫言。称他为“最有灵魂的作家”的周国平,在中国作协召开的“史铁生文学创作研讨会“上说:“我想说出一个我自己真心认为、但无须别人赞同的看法:铁生是中国当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制度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
无独有偶,主编《世界美文观止》的作家、编译家、学者张守仁这样称铁生:悟透生死、遥视苍穹,由残疾者转化成思想者,是一个立地顶天的人,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是一个专门利人、情操圣洁的人。他是当代作家无可企及的楷模。
这样的人,他们是在用生命写作,是在与时间赛跑,作品用血浆浇铸,他们本来羸弱,却以数倍于常人的力量在感受生命与生活,他们没有时间说废话,没有心情矫情,没有资格撒娇,他们更没有条件运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手段,为自己的文学成果”注水“和”澎化“,来赢得世人的惊叹。读他们的作品,就是直接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对话,少有云遮雾障。
比起宫城道雄、海伦和史铁生,中国汉代的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正是他那身心被严重摧残的余生,写完的中国第一部史书——《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巧合的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开出一一个书单: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所列作者,不是身体残疾,就是健全的身体被人为的束缚和摧残,正是这样的人,他们才会更加认真地生活、思考和发愤写作。
所以,健康的人要多读残疾人所写的书,精神食粮——他们的给予更慷慨、更精华、更纯粹!!!
后一篇:驾车和骑车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