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江城的孩子都会“游泳”
(2014-05-13 16:38: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系列 |
近日,笔者参加《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执法检查会,其中,预防学生溺水,成了夏季到来必说的话题。在相关部门林林总总的预防措施之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脱稿说道:“我们能否下个决心,让江城的孩子都会游泳?”
百度一下,小城市如桂林、昆山,大城市如上海,近年已经喊出“让全市的孩子都会游泳”。这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社会责任。南方城市每年到了夏季,随着难以避免的儿童溺水的发生,防堵少年儿童戏水游泳可谓众志城城,但总是防不胜防。多数人仿佛忘了一个常识,如果孩子会游泳,溺水事故肯定会少很多。
武汉襟江带湖,历代市民传承着“尚水”基因,写下了人水共存共荣的篇章。但是,二三十年来,各种因素导致一茬茬少年儿童远离江湖,博击风浪的功夫日渐退化,可人亲水的天性并未泯灭,总有萌发和偿试的冲动。
溺水死亡的儿童和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不懂水性所致。但有一种说法:“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诸不知,如果把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同时放在水里,容易被淹死的肯定是后者。误导使儿童学生远离江河湖海。而一旦涉水,就容易出事。
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很多方面都走入了“规避”的歧途。光明日报近日报道,学校的春季运动会,1000米的长跑项目很少见,取消长跑似乎已成趋势。身边的学校视组织学生远足和春秋游为畏途。在偶发事故的责任倒逼下,校方越来越谨慎,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温室化”。眼前的安全也许能保住,但未来的风险却会越来越多。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品性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重庆,校园周边有人售卖泡妞证、人妖证、发春证、流氓证等证件卡片,有小学生买来“傻逼证”送给爷爷,自己持“色狼证”玩耍。这说明,中小学生也存在“精神溺水”的种种隐患。
“到大风大浪中去经受锻炼”,在惊世之语发出的地方,让孩子都会游泳,应是这座城市的选择,应该成为每年“渡江节”的一个新的附加值。同时,学校亟须从沉重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预警风险、分辨是非、鉴别美丑、健康成长。增强孩子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妨从游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