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具的“颁奖人”
(2013-12-02 14:55: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武汉宣传》第22期用稿
上个月,央视直播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十组十一个获奖人,如闪烁的一组群星,照亮了那个夜空,感动了神州大地。与孝心少年相得益彰的,是央视节目组匠心独具,对晚会“颁奖人”的选择与安排。
手捧奖杯来到孩子们面前的,一改以往大明星、大领导、大老板的思路,多数是在孩子们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有缘提供过或大或小的帮助的人们。他们或是免费提供医疗的医院医生,或是义务开车接送家中病人的的婶,或是被姐姐照顾的弟弟,或是对孩子们关怀体贴的班主任,或是高价义买十字绣又把十字绣留给孩子的商人,还有陪孩子们长大的,他们梦想中的鞠萍姐姐。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用这话诠释极具道德价值的孝心少年同样合适。由孝心少年们身边人颁奖,象征这是百姓们投的票,寄托着人民的情感。颁奖人是被孝心少年最初所感召的人,也是给孩子们雪中送碳有滴水之恩的人,好心有好报,好人帮好人,孩子们并不孤单,曲高并不和寡,我们的社会完全可以在良性轨道上循环。现实中,如果说我们为苦难的孩子们做得还不够的话,不拘一格的“颁奖人”闪亮登场,具有意味深长的导向意义。现场和银屏前的无数观众,我们不只是被感动者,每个人都应该起而行之。
但有一个颁奖人的出现,使编导的这个创意打了折扣。阎肃,由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给湖北恩施孝心姐弟俩颁奖,其分量不可谓不重,只是,VCR中孩子们提到了飞机,主持人以此为由,请空军身份的阎肃来客串颁奖,看似合理,其实略显牵强。观众会寻思,在恩施姐弟艰难的人生中,难道就没有善人相助吗?
当然,如果说这是不足,却也瑕不掩瑜。这个颁奖晚会的可贵之处,是它表达出一个重要理念:央视不是以人师和救星自居,严格来说,不算孝心少年的真正发现者、鉴定者,孝心少年的产生,有其人生苦难际遇的偶然性,其成长直接得益于他们的家庭和父母,也离不开整个社会,“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孩子们的可贵品格,根植于养育他们的那片故土。即使尚有不健全的社会求助制度,也成了他们励志的磨刀石。
什么是群众路线,官方也好,媒体也罢,摒弃以我为主,由代表人民群众的颁奖人,来褒奖孝心少年,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大大地突破了媒体传统的职业担当,也是一个恰当的定位。而央视经年累月去“寻找”,不仅寻找到了最美孝心少年,而且寻找到了不一样的“颁奖人”,这样接地气,也是一种媒体职业品质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