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年6万元学情商过犹不及

(2013-11-20 11:54: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楚天金报: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31120/ctjb2206959.html

在武汉的崇仁路小学,11岁的杨赡闻算得上名人,从一年级起陆续担任班长、中队委和大队委,如今刚刚被同学们一致选为学生校长。杨赡闻的妈妈对记者说:我希望从小培养儿子的情商,反倒是奥数、作文培优等可以缓一缓。 1119《现代快报》)

能够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着手孩子情商的早期开发,对比无数家长把小小孩子当作知识填充的气球,这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但是,情商的开发也应该循序渐进,而不能毕其功而一役。

首先,情商发展要与孩子生理发育相适应。孩子所思所言,仿佛达到大人和领导的层次。很早就处于人生的“季节落差”,孩子也许会获得一个时段的优越感,但未来所要承受的反而会更多,不一定利于孩子成长。

其次,小孩情商最需要在常态环境中去历练。如果现行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那多数小孩的情商主要应该在家庭里形成,相信有情商理念的家长,会是好的情商老师。而3年花6万,获得的是特殊训练,失去的则是真实生活。

再次,情商不应该排除孩子做普通人的准备。我不怀疑情商训练会缺少挫折教育,也不怀疑家长可以为孩子的近期铺就绿色通道,但你不能保证孩子长大后,所到之处都是坦途,更不相信未来会是重复情商训练的生产线。

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是从小刻意打磨出来的。美国前总统里根,人生的黄金时间多在从事电影事业,晚年却成了杰出的政治领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一生没有服过兵役,但在首相任期内,却成功决策并指挥了英国战后的一场海洋远征。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未来的不可知,和对未来机遇的把握。如果以功利的心态去培养孩子,如科幻片中,通过基因设定来决定一个人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这种反思,对过度开发智商有价值,对过度开发情商同样有价值。

笔者不反对对小孩特殊的潜质进行早期训练,但不赞成盲目把小孩当作成人甚至领袖进行定向开发;不否定对个别小孩进行某方面情商训练的价值,但不苟同这成为新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范式而群起效仿;我赞成情商优于智商,更希望情商教育进入更高境界,那就是信仰教育。

新闻线索: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3_11/19/31359445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