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礼”悄悄在变化

(2013-09-26 19:25:30)
标签:

文化

分类: 生活系列

9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中秋节期间“礼尚往来”即景,虽然送礼和吃请少了许多,但国人还是觉得“节日送礼,累人累心”。这个小长假,笔者马不停蹄赶了几场婚礼。宾客云集的各中高档酒店,在婚庆公司精心设计的大同小异的仪式中,一对对新人通过T形台走向幸福的殿堂。但对比起往年,“婚礼”其实悄悄在变化。

公车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乘公交赴宴,也有的打的。但官员们参加婚礼的并不少。一些有身份有职务的人,并没有因为八项规定,而与世俗生活绝缘,他们也有五亲六眷,也有故交朋友,但他们都以普通身份参加婚礼。能记录这个变化的,莫过于主持人的那套主持词。要是在以往,他们会不惜篇幅,郑重介绍莅临婚礼的重量级嘉宾,来宾中有身份的人越多,东家就越有面子,场面就越气派。现在,这一些都没有了。不管是官员还是老板,在这里,他们的身份就是客人。越来越多的婚宴,并不把重量级嘉宾安排到豪华包房,而是与大家济济一堂,其乐融融。

婚礼的主角是新人。少了对“绿叶”的刻意突出,将新人们成长的经历,父母养育的含辛茹苦,特别是新郞新娘相知相恋的故事,在这里呈现给来宾。在以往,如果家长是有地位有财富的人,司仪就可能会将这闪亮的招牌亮出。这样的变化,保证了婚礼的主题和主角不被淹没。不论来宾是富贵还是贫贱,大家都在一个平台分享幸福。

有些婚礼也瘦身了,有的省了各方来宾的轮番讲话,多数不再插演歌舞,时长多为20分钟到半个小时。当然,变化还不够。有些婚宴规模偏大,主持人的话太多,引导鼓掌太频。婚礼形式仍然沿袭着中西合璧,古今混搭。比喻着中式服装的新郞,却吟唱着时尚小调;身着白色纱裙的新娘,在庄严的教堂背景下,却与新郎拥抱亲吻,这些都有沉淀和提炼的必要。

看过一场马来西亚华人的中式婚礼,新郎长袍马褂,新娘一袭红装,简单的司仪之后,就是女方父母对出嫁女儿的谆谆教诲,女儿对离开父母的依不依不舍;男方父母表达对媳妇的喜爱,对儿子的希望。新人对先祖对长辈对来宾的深深鞠躬。亲情涌动,爱意浓浓,一场婚礼就是一次生动的教育。这对国内婚礼应该有借鉴价值。

很显然,清简的党风政风已经带动了民风婚俗。婚丧嫁娶,仪式是否讲究一点,宴席是否丰盛一点,这固然由私人作主,但洗去了官场和江湖的陋习,回归生活的本真,移风易俗,就是好的婚礼,就不必有“这是私人聚会,不允许擅自拍摄与录相”的提示,办婚宴自然不必心有余悸了。


新闻线索: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9/24/nw.D110000renmrb_20130924_11-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