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折返回超市?

(2013-08-25 11:11:40)
标签:

休闲

分类: 生活系列

拎着足有上十斤的一袋子蔬菜和瓜果,和Alen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折返回超市吗?”

“你是怕我拧不动这多菜。”

“不是。”

“你是以为我没带手机,怕一时联系不上我。”

“也不是。”

我告诉她:“我想起今天早上看到的一篇报道《谁的空巢:高温天独居老人悲剧调查》,想起了那些老人最后的日子。”

Alen会意地笑了。因为她于昨晚也看了这篇文章,我们为独居老人的寂寞和悲惨命运共同唏嘘过。


多少年了,我几乎不上菜市场,也越来越难有耐心陪Alen逛超市和商场。往往我们走到超市门口,她都会习惯性地让我在门口等候,我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报纸等读物。今天我没带,她说要为我买张报纸,被我拦住。她要我先回去,别等她了。我正准备往回走,那篇报道中的故事就浮现在我眼前。

于是,我果断追着她的背影,进了超市。

“你怎么来了?”她一惊。

我笑而不语。


这是《解放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叫李晔。写的是杭州市几位老人,在高温天气里的生与死。

90岁高龄的童妈妈,为了找一个可以说说话的邻居,慢悠悠地踱步到小区水果摊前,要摊主租她的房子,房租少点无所谓。87日下午3点,应该是最近童妈妈每天最大的“想头”的时候,当上门的社区俞阿姨准点到达时,童妈妈的身体已经僵硬。

同城的另外一对老人,其中83岁的杨大伯,乐观,谦让,高风亮节,一直不肯接受社区的特殊照顾,却在81日这天突然去世。警察破门而入时,他瘫痪在床的老伴,也没了气息,身边有张纸条,写着“要吃饭”。

这也许就是中国老龄社会的缩影,但还有比这种凄凉更令人费解的事。

有隔岸观火的居民拿着“要吃饭”的那张纸条,对媒体指责社区不作为,说老人是饿死的。幸亏有熟知杨大伯的邻居出来说明,杨大伯的老伴中风无法说话,夫妻俩靠纸条沟通已整整4年。

发生这个偶发事件后,社区工作人员草木皆兵,几近崩溃。对独居老人开始高密度敲门。但那些60岁左右的“年轻老人”,见到不厌其烦前来确认他们是否“健在”的社工们,几乎求饶。但社工们继续厚着脸皮,因为相较意外发生后所要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还是前者“伤得起。”

这让我想起近年来了解到在社区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们,他们拿着最基本的工资,干着几乎多数人不愿意做的事,承担着仿佛突然降临的“老龄社会”的政府责任。有的本很有青春容貌的年轻人,在社会工作一年半载,就憔悴不堪,由于工作量太大,不少人“逃离”这个岗位。

在政府加大力量服务老龄社会的背后,还有一种社会现象更令人忧虑。当社工们疲于奔命时,另一个群体似乎在“解压”。因为当地政府规定,凡70岁以上老人不与子女同住的,都能享受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老人的子女,为利用好这项政策,不惜从父母处搬离,将赡养的责任推给了社区。有些家庭因为家务事摆不平,子女们因为有政府保底,就汤下面推卸赡养责任,老人成了“被抛弃”之人。

有的老人盼儿女来团聚,盼来的却是侍候儿女一顿,当然很多是心甘情愿。有的老人体贴儿女,怕打扰儿女,都不愿意向社区提供儿女的联系方式,有的还会出于本能地隐忍自己的孤寂。儿女明明长期没回来看看,却当着“敲门行动”的志愿者说谎。

 报道最后一则故事更加“精彩”却让人无奈。

 独居老人史阿婆有两儿一女,但都相隔较远。虽然她患有较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但儿女每次来电仍是只当喜鹊,凡事都好。史阿婆还特别“鄙视”隔壁80多岁独居的“作老头”:“为引起女儿的注意,一天到晚装摔倒,然后敲我们家的墙。社工来扶,就是不起来,但女儿一来,老头立马站起来。。。一天到晚叫儿女来陪,难道儿女就没有家了吗?做人不能那么自私。。。”

 这让我想起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

有些老干部的子女,把组织上对老干部的尊重和照顾,当作自己不尽义务的理由。侍候老人的事,自己不伸手,在一旁看着工作人员挥汗如雨,忙里忙外。

有个别老干部,只要是组织上组织外出,就不顾一切地跟着要出去,你跟他测个血压和检查一下心脏,他都不高兴。你指望着他的子女劝阻一下,没门。他们都说没事。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

报道中那个史阿婆,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母亲。你打电话回家,她的原则是,一般都说好。如果是病了,就说今天比昨天好些了。如果你明天问,她准会说比今天好。

 看了这篇报道,我还想到:这个社会真是复杂,不是你采取什么单一措施就能解决问题的。就养老问题,你政府的力量再强大,也解决不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会衍生一些新的问题。如低保制度,衍生一批年轻的“寄生阶层”一样。还有,加强治安,你就加强公安警察的力量。搞文明建设的,以为道德万能;搞司法的,以为法律万能,这都是不行的。

仅就养老而言,如果政府养老投入和力量越强大,你不解决其它方面的问题,这项事业走入歧途,让政府不堪重负,最后还不讨好的可能性就越大。

 扯远了。

我对Alen说:“我之所以折返回超市,是想到,谁都不知道我们的晚年会是怎样的结局。但总的是不会有现在这样好,毕竟你自己力不从心。如果两个老人同时健在还好,要是一个人,你身边的熟人和亲人,只会越来越少,这是多数人抗拒不了的。所以,我们不如抓住今天,把当下的日子过好。”所以,我不要舍不得这点时间,急着回家看自己的书报,所以,我回来了。这后面的话,我没说,相信Alen都会想到。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老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在儿女面前倚老卖老,还是大事小事倚靠政府?

这篇报道最后一句话说得好:“社会该唤醒个人的责任,不仅为了社会,更为了你自己。”


文章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3-08/20/c_125205781_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