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出《岳阳楼记》的不朽

(2013-03-12 16:45: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思系列

《武汉宣传》: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3/12/content_5131962.htm

岳阳楼前,游客背诵《岳阳楼记》,就能免费登游此楼。遥感此境此情,我想象着一个问题:那些有一定使命和身份的官员在此,这文背与不背,大概是要费一番思量的。

因为,这楼与文,与中国官员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前者对后者,已不是轻松和繁华,而是凝重与质朴的心灵观照。官员登楼岂能像普通游客一样,为了免费而一背了之。

有一种说法,岳阳楼与邻近的黄鹤楼是官员必登之楼。依稀记得某文化名人说过,官员升迁后要登黄鹤楼,官员落魄时要登岳阳楼。前一句,是说官员要志存高远,经得起风浪,要从“黄鹤楼上看帆船(翻船)” 中得到警示。后一句,是说当人生处在低处时,也要有理性精神,有正确的“忧乐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一般要求。若处江湖之远,还忧其君,就难能可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乃官员的人格要求。

名楼与名记背后的故事,更是值得当代官员探询。修楼的滕子京,写记的范仲淹,都是那个时代精英,他们共同为国家做出过重要功绩,由于复杂的原因,两人同时被贬谪在不同地方为官。在仕途低谷,他们还能有流传千古的楼与文,成为官员励志的历史见证。                                   

范仲淹是主持庆历新政、矢志改革的名臣,他宦海几度起落,不改其独立、牺牲和理性精神。值得今人自省的还有,范仲淹在写这篇名记时,他并没有花费公家或者邀请方的公款,到岳阳来一番考察,接受款待,只收到滕子京寄来的一信一图,就欣然应命,写出了丈夫气魄 云水胸怀。至于范仲淹为什么为滕子京修楼写记,除了人才惺惺相惜,就是对朋友对正义事业的支持。

政治美文《岳阳楼记》是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艺术总结,历代官员作为座佑铭,它当之无愧。然而,如果让千年之后的现代官员在这儿背诵,貌似太轻慢了,轻慢得有些儿戏。正如咖啡,对有的人它只是解渴,对有的人它确具有品鉴价值。普通游客“背而登”,更多是成功的旅游策划。如果官员“品而登”,临楼生“忧”,这就具有定向开发的意义。

一面镜子,照亮千年。一种精神,品味无穷。联想到延安、井冈山已经成为当代官员们精神修炼的熔炉,对岳阳楼与记,要作的文章与其不朽价值实在有太大的距离。而这,已经不是旅游开发层面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