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政府为什么那么不自信?

(2013-03-06 15:08: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思系列

军旅学者刘明福在《中国梦》中有个观点,说美国政府是对内民主,对外霸权。按照这个逻辑,我对美国政府也有一评,它们是对内自卑,对外自信。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过来,即: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生活中,见贤思齐很普遍,与“近朱者赤”一样的道理。但“见不贤而内省”,却难能可贵。因为一般情况下是“近墨者黑”,见别人不好而内省,这需要较强的自律精神的。这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

但还有比这更自省自律自省的,那就是美国人,具体来说,是美国的那批开国领袖,或继承他们200多年以来的后人们。他们不相信有一个完美的总统,政府在人民面前本能谦卑,他们“见贤而自省”,这个理念在《论语》中找不出来。

现在的美国总统最高任期两届,但美国最初制宪时,并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当时只注重了保证民选。二战中,罗斯福连续当选三届总统,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罗斯福算得上是出色的美国总统之一。正是在这个贤者之后,美国人民没有被贤者的光环罩住眼睛,在1951年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中,规定了一个人在总统的职位上最多只能任两届。罗斯福这个优秀总统并没有给他的后任们超两期任职提供理由。追索到最初的总统华盛顿,公认他既无政治野心,也无军事野心,即使面对这样的“贤者”,制宪的人们仍然着眼的是,万一总统变坏了怎么办?

美国人没有这样的自信,不是偶然的。打他们建国成立联邦政府起,就一直有一个忧虑,害怕政府权力扩张,总统是靠不住的,哪怕你再优秀。他们始终坚持“人是不可靠的”这一基点,即使有靠得住的人证明,如罗斯福,也没有改变他们最初的谨慎。

当然,美国能够做到“见贤而自省”,是立足在“见不贤而自省”的基础上的。当初制定“三权分立”的制度,就是借鉴了英国革命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克伦威尔的教训,这个传奇式的英雄在革命成功后,很快持军权实现独裁统治。这个幽灵一直在这群美国国父们眼前飘荡,其作用是让美国没有步英国人的后尘,形成了“三权制衡”的美国政府构架。

其实,罗斯福之后,美国人修宪给总统“上锁”,当时,他们也有一个“不贤”的标本,那就是德国的希特勒及其他的追随者,或他的人民。这一个“不贤”的案例,给美国人关于“人是不可靠的”赋予了新的含义:不仅处于权力颠峰的当权者不可靠,监督群体中的人同样不可靠,权力的恶性扩展往往和群体的疯狂的群体行为相互作用,制造政治灾难。

所以,美国这个修正案,不仅是限制了美国总统,也对美国选民是一个约束,终止他们对一个固定对象的续选权,冷却一下持续的热情,防止被高明的政客灌了迷魂汤。

美国宪法怎样完善,“三权”怎样制衡,都源于美国人民一个并不宏大的个人理想——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人的底线就很简单。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惟其简单,才是真理;也惟其简单,才可坚持。美国政府秉承这个宗旨,所以很不自信。对宪法的维护,对权力扩张的恐惧,它们可是做到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美国政府的对外自信就不言而喻了。在全球强力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包括民主制度,这种国家自信,已经达到自负的地步,几乎历史上没有任何先例。

    中共建政后犯下历史性错误之前,我们也有可资借鉴的“不贤”例子——苏共斯大林,可惜没有引起我们决策人物的理性自省,终于让历史在这儿转了一个弯,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不贤”的错误。那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圣贤遗训,已经退出了民族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