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四之殇”怎样看?
最近听了两个人的讲座,都谈到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与“五四”的关系,但褒贬迥异。
一个是王蒙,他的主题是《红楼梦中的政治》。主旨是说《红楼梦》中的政治文化非常丰富,每个人在它面前都应该高山仰止,即使红学大家终其一生也可能是窥豹一斑。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或者中共早期的“打倒孔家店”是多此一举。言下之义是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清,已经腐朽透顶,《红楼梦》就浓缩了这种腐朽政治。
另一个是本埠的国学教授安德义,他的主题是讲国学与人性。他是复兴国学的积极推行和有建树的学者。当他谈到几千年国学遭遇“五四”时,却把当时反封建的领袖人物,包括胡适、蔡元培等人,说成了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他说,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是他下令禁止国人“读经典”。他还说,胡适晚年为此后愧过。
显然,王蒙与安德义在如何看待“五四”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上,是完全不同的。
2.
中国未来发展是取决于法治还是德治?
最近,新的中央领导人几次强调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也认识到,这可能是中国社会能否长治久安中华民族能否早日复兴的根本保证。但在一个国学大师的眼中,如果国人不学传统文化,不弘扬传统文化,整个社会的浮躁、势利,终将不可收拾。按安德义的说法,只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一个人就可安宁,一个家庭就可幸福,一个社会就可和谐。揆诸现实,有几多人能如此钟情国学,有几多人能够像安教授一样,在“学而时习之”呢。
最近,我在重温“近距离看美国之一《总统是靠不住的》”,本书的主旨是讲“平衡与制约”,讲述美国诞生时,并没有依靠什么理论家或者哲学家,而是打天下的那帮人,绞尽脑汁地制定制度形成机制,限制政府和权力,像商店使用“收银机”一样,逼着人们不犯错误。
这实际上是两种治理理念,中国靠德治,美国靠法治。如果我听安德义教导,下功夫读国学的话,我一定要同时读美国方面的图书。依我看,中国绝不能简单照搬美国法治道路,但也不同意完全靠恢复国学来复兴中华。因为今日中国,已经不是“五四”之前或者“五四”时期的中国,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中国的法治,绝不能像在国学大师眼中这样的分量式微。依法治国是基本国策,以德治国也绝不放弃,这样做,中国才可以得救。
3.
强大的国学教育为什么挽回不了女儿的“中国心”?
安德义本人充满了国学底蕴,学养深厚,具有强大的正能量,我相信他用国学成功教育了他的女儿或他现在的洋外孙。但是,他举例说自己的女儿留学美国后,因为对自己出国之前办手续时,遭遇六次才办成的痛苦,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惧怕国内不良社会风气,就不愿意听众父教,学成最终不愿回国。安教授在举例时,是想告诫我们作为公务人员,要善待百姓和弱势人群。但他却不经意自悖其说,女儿肯定吸收了普通人不可遇的国学营养,甘教授也认为,只要“学而时习之”,你一定会想通很多事,做对很多选择。他的女儿在他的循循善诱面前,坚持不回家,是不是让让他很自信的国学很尴尬呢?另一方面,这不说明了美国社会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强大磁场力量么?不知安教授是否有过这样的反思。
4.
做一个陶醉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一日之功
我们都会被安德义胸中的中华文化情怀所感染,我也毫不怀疑他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与钟情,但是,他的读者或者听众,不可能因为他的一本书、一堂课,也同样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事情没有这样简单。他今天开讲之前,就脱下外套,开讲之后,完全是在中华文化的水域中荡漾的神情。我相信他集聚了强大的“正能量”。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他的经历,似乎曾经为师、为官,然后下海,经历过追求金钱的苦乐,然后上岸读书,做学问。他本身的学问,不只是靠读书而做,而是靠丰富的人生在做,靠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多年的人生,才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与魅力。我们要想从这一富矿中获取自己的食粮,必须有长远和系统的计划,并能持之以恒,才可能有所收获。
内心淡定、态度从容、敬畏苍生,谦卑于民,必须有强大的内心,才配做这样的君子。年轻人,装是装不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