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932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谁在过度解读?

(2012-10-27 08:54: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近日,解放军四总部领导层人事调整。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昨日表示,近期解放军下属单位的领导有了部分调整(四总部集体换帅),这是非常正常的人事安排,希望外界不要过度解读。

中日钓鱼岛争端仍处焦灼、十八大即将召开,这两个背景,无法不让人对四总部如此集中换帅作深一层的遐想。不只是我这样,不只是中国人这样,美国、日本能不绞尽脑汁解读?这一批新的军事将领难道不会以对外更加强硬姿态向世界亮相?至少,“非常正常”这四个字值得玩味。

由此联想到国庆期间,央视的“你幸福吗?”访谈,最初播出的“神回答”——“我姓曾”,才是最近被人“过度解读”的典型样本。在一次聊天中,著名评论人@方间佳平告诉我,据传,人家受访者的意思是说,他曾经幸福过,而受访时刻,未必幸福。说人家回家的并非“曾(zeng)”,而是“曾(ceng)”,云云。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央视记者遇上的不是一语文教师,就是一江湖高人啊。

但是,今天我看到《“新闻联播”寻幸福》,文章还原了这一采访的真相。那段对话发生在山西太原给县北营村。近期一直“走转改”在这儿的央视女记者詹晨林接到上司指令,就地开展“幸福话题”采访。《采访手册》要求是见谁问谁,不要刻意预设对象与期待某种回答。她来到村子一个有人堆的地方,见到有一男士坐着,试图过去采访,不料这个人说,“我不是这个村的,是打工的。”明显是不愿意接受采访。女记者并不理会,直接向他发问:“你幸福吗?”“我姓曾。”这一逼,“神一样的回复”就诞生了。记者尴尬之时,受访者周围的人知道他没有听清楚,都急忙提醒,男人马上意会过来,对女记者说:“幸福,幸福。”

显然,如此平凡的“聋子听对话”、不一定是刻意的“答非所问”,并不需要问“元芳”,其中有何蹊跷。只是本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问答,因为放到了全国新闻价值最高的《新闻联播》,因为在举国欢庆的国庆期间播出,“我姓曾。”才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也获得那么丰富和深刻的诠释。

其实,在央视突发奇想的策划下,没有采访经验年轻记者们,遇到听错的,不只“姓曾”的一人,姓陈姓王的很多。只不过,从记者到编辑到节目负责人,一直到付台长孙玉胜最后审片,与全国观众有缘的,最终是曾姓的“神回答”。

这段采访登上《新闻联播》后,很多观众以为自己在汪洋中发现了新大陆,惊呼“央视出丑了”,非议汹涌,大有将这个节目扼杀于摇篮之势。笔者当时就是这样一个有想法的观众,我以为那篇《幸福不是问出来的》,会倒逼“幸福访谈”流产,结果,人家央视不管风吹浪打,内部坚定给予正面评价,尽管策划组内心惶惶,但最终硬是挺过来,完成了整个访谈策划。

但是,我还是太简单了。从事后得到的消息看,央视及《新闻联播》的决策者们,他们何尚不能看出这样的“回答”就是无厘头,本没有什么附加值,但为什么不中止呢?现在看来,央视权力人物们只是把它当一个不可多得的噱头,引起关注,引发争议,让更多人关注这个专题节目,它的使命就相当理想了。后面才会引发五花八门的各种回答,并得到国人的津津乐道,观众开口即谈幸福,甚至激发许多人在幸福话题面前发泄各种不满,这些正是央视“幸福访谈”策划组所达到的相当客观的目的。应该说,这个目的,央视已经达到了。这,也许是央视及其策划人,预设以这种方式,将原生态的江湖和真实的民意转达给中央的一种曲折方式罢了。

一次不惨的“洋相”,换来一次不凡的“广告”,并给予公众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如果是这样的真实立意,观众们应该感谢央视感谢《新闻联播》才是,而我作为参与评论人之一,理所应当反省一二。可是,至少在网络上,绝大多数人送出的是骂声和责难。

 这次“幸福访谈”,观众解读“神一样回复”,央视解读观众的复杂心理,或我解读央视与观众这曲“即兴双簧”,大家都非常投入和用心,是过度,是准确,远离一段日子,就越来越清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