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关怀 润物无声

(2012-10-24 07:00:12)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评系列
10月23日,《长江商报》推出“九九重阳问幸福”专版。武汉三镇的老人们从不同角度,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述说着各自“真实的幸福”,其中不乏“不幸”与“烦恼”。该专版有个细节也许被人忽略——在专版左上角,一个“放大镜”图内有一则提示:“为方便老年人阅读,本报今日推出的‘问幸福’特别策划特意将字号加大。”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在晒“幸福”时,一个“放大镜”,传递了社会对老年人的特别关爱,老人们怎不从中感受到一丝丝幸福呢?
我所了解的《长江商报》,是一份年轻的报纸,相信这里的编辑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是这份年轻的报纸,其头版图文通过特别编辑,在本埠媒体率先表达出对重大灾难的悲悯和关切,至今,在读者心中留下温暖的记忆。该报重阳节专版对老人关怀的这个细节,体现了媒体对老年读者特有的尊重,媒体也赢得了读者的敬重。
现代社会,对都市老年人的关心,很多已经不是经济能力与物质条件的问题了。儿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能有个人说说话、聊聊天,帮他们解开并非物质层面的心结,这成了很多老人的奢望。报纸能够考虑到老年读者的特殊困难,并给予人性化关怀,虽然是偶尔为之,却足显媒体人心中有老人,能与视力退化的老人感同身受,这一点,很多老年报刊也不一定想到了。
重阳节这天,有关方面将要根据民意正式为“老年痴呆症”更名,不出意外,这个带有歧视性的名称或将改成“脑退化症”。跟对优惠老年人乘公交的语音提示改进一样,这也是贴近人心的细节关怀。但是,这种细节关怀,只有真正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你才能想到做到,还能让老年人在不经意中接纳和感受到。
其实,改名不是最根本的。在我们这个社会,要做到老有所依,不怕“老年人痴呆”,就怕“年轻人痴呆”。即使是改成貌似中性的名称,它也是一种“病称”,需要的是社会和年轻人对老年人真心实意的人性关怀。即使改成“脑退化”了,老年人的幸福还是需要“人性不退化”来作保证。
按“说到不如做到”的逻辑,我更愿意该报专版改大了字号,而不作“放大镜”提示,岂不更能显示媒体对老年人关怀的至高境界——润物细无声。笔者相信,老年人对此最为期待。
新闻材料: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2/10/41691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