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包养”巡视组,纪委能否证清白?
(2011-09-15 10:2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近日,有媒体曝光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宜昌市秭归县巡视20余天,花费高达80余万元。秭归县委办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称,省委巡视组一行8人,4月12日进驻,5月9日离开,其间总开支为114490元。(9月15日《人民日报》)
“钦差大臣”不清白,源自巡视组离开后,县委办公室向财政局递交的报销清单霍然醒目的80万。紧接着县委办出面解释:此前申请的80万元经费中,实际还包含“历年及今年以来县委办接待上级领导,外来客人以及来秭归开展对口支援所发生的费用;添置办公设备的费用,购买接待酒水的费用。”正如网友说,这种回应越描越黑。一是不仅本次巡视是基层“包养”,而且以往历年都存在基层“包养”问题。这个历年是多长时间,不得而知。金额总数是此次巡视的近8倍,这本身值得再作详细说明。二是此次巡视按最新解释,实际花费人均每天511元,这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不是笔小钱,但作为运用宾馆保障上级来人来说,住宿费至少得花三两百,除此之外还剩多少,这实在算不上“天价接待”。对这一解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网民不信。
在网民和舆论的倒逼之下,湖北省纪委只得出面介入调查,县委办对巡视组高额花费又有新的解释,打印等设备并非为巡视组专买,防水运动服巡视组成员已经自付,购买平版电脑其实只是买了几个U盘。对于外出考察费用64520元,又让县委办最先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如果十一万元中包括了这笔费用,那县委接待巡视组的每人日均接待标准就相当寒碜了。如果不包括,那先前的解释就不怪网民不信了。这其中11名当地人员陪同8名巡视组成员出游,又涉嫌严重“超标”了。
对此,湖北省纪委宣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接待费用到底多少有待调查,但如果巡视组确有变相旅游的行为,省纪委将进行查处。”看来,基层办事不牢拖累了“钦差”,虽然巡视组负责官员已经出面否认接受了“天价接待”,最终还得靠省纪律查证清白。按现行体制关系,这事让省纪委一定很为难,难保巡视组里没有省纪委的人。
这事发生在其它时间,或者发生在其它省份还好理解,发生在湖北并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关就说不过去了。约几个月前,湖北省委号召或组织全省“万名机关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要求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农村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当时省委领导称,这项活动不是一件单纯的工作安排,也不是形式,是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开局之年聚内气、连民心、提精神、鼓干劲、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谋划,作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生命工程”来动议,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培养锻炼干部的“强训基地”来部署,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知“三农”、懂“三农”、爱“三农”、促“三农”的“情感之旅”来安排,作为推动湖北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固基工程”来推进。
在那样一场亲民活动中,估计不会有人住高级宾馆,受用下面的贴身服务,所谓必要的办公用品不是“带不去”,而是带去了都不带回,更不会坐在室内找人谈话还要买防雨运动衣。如果我没有猜测错,这次巡视组的巡视内容是换届前考察班子,至于考察重庆三峡等地,根本就不是必要项目。如果在“三万”活动中,就根本不可能作此安排。“三万”的本意是转变领导和机关工作作风,难道它真的只管那几个月?如果那样的活动化为机关干部内生的动力了,让县委真的相信了,它还会还敢这样超标准接待吗?更不用说敢以接待上级的名义报销大额不清白的费用了,也就用不着省纪委来为巡视组查证清白了。
再说,你来巡视本身是工作不是做客,按理说,在平时工作中就应该按“三万”要求办,没有理由享受超标接待,说不准巡视组成员在机关还领下乡补助呢。
相关资料: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9/15/919632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