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平安》还是迷茫于美丽的肥皂泡沫?
(2011-09-10 09:28: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哲思系列 |
没想到,以维护社会正义为己任的公安机关也奈何不了非道德的污陷。昨天,带有纪实性的电影《守望平安》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刚参加巡警工作的漂亮女警安然在执行公务中,主动寻找失踪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在郊外遭遇两个混混拦路枪窃迷路老太的挎包。经过几年刑侦专业训练的安然奋力夺回老人的包,当即交还给老人,并三拳两腿打跑了混混。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老太的媳妇(或是女儿)不仅吝啬感激,还反要安然交还老人包中丢失的两万元钱。在无情的道德指责面前,公安部门只好依法审理两个混混,两个混混如实相告,虽然他们抢窃是为钱,但他们还来不及掏开包看,就被漂亮警花给夺回去了。公安机关,包括警花安然至此陷于道德陷阱而不能自拔。
说实话,对这类行政指令安排的电影我本来有一种无名的抵触,事先就打算进场后中途遛号的,因为影片中间出现这样一个情节暗合当前媒体议论的热点,我才改弦更张,决定留下来看看编剧导演如何解开这个道德死结。我要看看,强大的公权力部门怎样应对道德陷害,能否给社会道德的恢复带来一丝希望。
令人大跌眼界的是,警花安然的师傅遵循“英雄救美”的传统套路,对无理纠缠的“找说法者”说:“我是安然的师傅,有事找我”,事后悄悄垫上了两万元给老太的家人,以求息事宁人。在这之前,安然所在的巡警队领导们在对方要挟面前,还集资为老太住院垫付3000元押金。
有论者坚定地认为,“社会底线正义的偏差导致了道德的迷失,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以至于“帮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或将成为当代中国的至理名言。我想说,影片中反映的公安局巡警大队与当初审理“彭宇案”的南京某法院一样,都成了道德之墙坍塌的“推手”。
影片最后以“讨说法”媳妇难产得到巡警的及时救助得以唤醒良知,她向巡警吐露真情——老太失而复得的包里其实并没有两万元钱。这种对陷阱中善者的无力解救,只不过图解了当下很多宣传媒体和某些官方不敢直面残酷现实的一种自欺欺人,是将平安寄托于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沫。因为,许多“彭宇”并没有影片反映的这种机会为自己洗冤和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