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从政”如何面对“专家辞评”?
(2011-08-26 14:34: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正如有论者说,学者从政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它有助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程度提高,给执政风格、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带来新的气象。只是前不久,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一句“从此不再参评中科院院士”,很自然让笔者用来对“学者从政”再作一番审视。
饶毅的惊世骇言并非一时兴起。3月5日已写好的相关博文,8月17日评审揭晓后才发表。评审过程中,他非但不低调、不收敛,反而更显敢言本色,批评学术界浮躁。好心人以为,如果饶毅不这样强硬,也许通过评审大有希望。与饶同有杞人忧天的人思量,饶能否调整一下思路,先跻身进去,一是中国学界高端殿堂不至于让生命科学的重量级人物缺席,二是入主之后更有机会和力量改变中国学术界浮躁风气。可是饶却说:“有些人妥协一小步,之后就会步步妥协了,只会夹着尾巴做人了。”
其实,当有人以世俗眼光评价饶毅不该在学术之外过于较真时,我以为他还是有一种隐韧精神的。他为什么不在几个月前放出话来,与其说评审机构在观察他,不如说饶毅也在对中国“天评”拭目以待。可惜,评审结果不幸证实了饶的判断。
我们不赞成拥有真才实学的专家都像饶毅一样,与体制保持距离甚至形成对立,却十分期待官场门前也有饶毅一样的人物,以自己的“清高”和“孤傲”,偶尔让社会来一次振聋发聩。因为官场生态的社会评价绝不会优于学术界。“时代不属于我,我不属于时代”的官员也不乏其人,但近年来,饶毅之类的人却十分鲜见,一边接受组织考察一边抨击时政,宁可保持道统也不在乎乌纱帽,一般会被视为“另类”。多数是“遇考察,夹尾巴”,“逢提升,少吭声”。适者生存甚于保持个性,时而久之,推而广之,一代代,一届届,官场的俗气,官员的痞气得以传承并发扬。在饶毅“辞评”面前,本该感知平庸和低俗的他们,可能醉心地享受着权力的自信。
饶毅“辞评”也许会少一个“院士”,社会得到的却是科学界学术界生态改善和成果丰收的希望。但笔者并不强求专家张庆伟们一定要等到官场海晏河清后入世,希望的是饶毅没能亲践的曲线路径得以由从政的学者延伸,在为民造福一方的同时,身体力行净化官场环境,淡化官本位,回归民本位,改造并不是屈从体制弊端,一旦结束仕途使命,潇洒挂冠而去,或回归学界,或融入平凡,这样才是官场之幸、学界之幸,让国家和社充满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