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恭喜”烈士父亲是不是“奇迹”?

(2011-08-01 18:2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思系列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新塘中队消防员姚携炜抢救他人牺牲第二天,增城市公安、消防、新塘镇政府及当地街道等多个部门登门慰问姚携炜的家人。一名政府官员递上慰问金,握着姚携炜父亲的手,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 听到这话,姚携炜的父亲愣住了,半天没有说话。(81日南都网)

恭喜似乎是表达方乐意出口和接受方都愿意听到的热词,由于用的不是地方和场合,反而像一柄凉嗖嗖的冷剑插入受者心间,难怪姚携炜之父当场愣住了。其实,感谢或者无语哪个都比这强。

几天之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回答小伊伊幸运得救时说“这是个奇迹”。我没看到视频,不知道他的表情是不是意味深长,反正这个奇迹让我五味杂陈。当大家质疑现场搜救力度时,我想到的是:发言人是对一个年幼生命坚韧的礼赞,还是对小伊伊死里逃生一时难以接受的惊诧?我不认为奇迹出自王勇平之口是口误,因为在甬温事故之前,他被公认为最有职业素养的发言人。尽管停止搜救还存争议,但王勇平称小伊伊生存下来为奇迹主要与他的感情立场有关。从当时语境看,我们很难感觉到他对一个生命侥幸存活的欣慰,却折射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官方自保与官员自负。

有人认为慰问官员说恭喜有可能是口误,我却以为这样的“口误”让失子父母“伤不起”。如果你上门慰问时真能与家属感同身受,你把牺牲者想象作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生这个口误吗?你能接受这样的恭喜吗?现代媒体发达,各级领导人出现在慰问死难者家属的新闻近年几乎不绝于耳,没有吃肉也会看见猪走,在如此沉痛严肃的场合口无遮拦,如果不是奇迹,就是感情立场问题。

记得汶川地震后,山东词人王兆山有一首《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当时之所以遭网民炮轰,就是因为,不管党和政府以及活着的人如何悲痛与哀悼,都无法消解灾难中死难者的悲惨,更不要说能够唤起亡灵的幸福感。我们知道,失去儿子的父亲,失去女儿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至少在幸福词出镜时是无法从失去亲人的伤痛里挣脱出来的。

今后长大的小伊伊将怎样理解奇迹,这是一个问题。以自己履职牺牲为父母换来恭喜,姚携炜如果九泉之下听见,当作何想? 不止如此,幸福鬼,以及奇迹恭喜,说难听些是对人类正常情感的污辱,是对生命崇高的亵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