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务员面试托关系接轨哪个国际惯例?

(2011-07-19 13:1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才系列

公务员面试观察随笔之一:

今天,与长江短笛有干系的N个公务员面试考生和留学招生面试的消息,分别从省里市里区反馈回来。考生A,递补到职位第三进入面试,背水一战,最后获得职位第一名。考生B,也是以职位第三名进入面试,虽然经过精心准备和充分备考,虽然表现令自己满意,却只获得了职位面试第二,总分肯定达不到第一。据说是碰上了超级对手。考生C,参加留学面试成绩偏上,笔试成绩要等到20日。考生D,属于市级公务员考生被调剂到省直参加面试,还没有得到结果反馈。

虽然可以以多年积累和经验,给这些考生及家长一些建设,或给予针对性指导与基本演练,但必须明确说明,这样可能改善你们的现状,消除或者缩小你们面试知识的空白,却不能保证你们都能成功登顶。可能提供你们一些应对的思路和方法,却不能根本弥补作为素质展示的文化内涵。

但我却从与他们磋商面试的交流中,感触到了公务员面试发展到今天的许多新的动向,以及各类考生在进入面试后的种种令我意想不到的思想轨迹与心理状态。有些是令人诧异的误区,也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

有两个考生分别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面试时对执政党和政府是不是不能说过多的好话,以免生拍马屁之嫌,被考官扣分?

我回答,这是执政党和政府在招募工作人员,在这样的场合,考察对党和政府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肯定是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不比你们在网络论坛和社会沙龙,越极端越另类越有人气。需要的是你们对党和政府拥护和褒奖要言之有理,而不是虚情假意,或者空洞无味。

同样,考生问面试中是不是不能说政府和党的坏话,面试是不是很忌讳负面评价?我说,你们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社会发展到今天,让每个公民对社会对时政发表不同意见,已经没有太大的阻碍了。广东汪洋说允许百姓骂娘,你们听到了吧。对社会热点事件谈看法,这样的题型就是要听到有个性的观点。但价值观一定要对,你的批评和建议要言之有理,要心存善意和理性,符合条件的考官不会“左”你。克服愤青式情绪当然有必要。

“某局长对你呈送签字的统计报表数据提出了修改意见,上报后被上级认定为作假,这位局长当即严肃批评了你,并要你深刻反省这件事。你怎么办?”我把这道题给一个思想和表达都可以让人寄予期待的考生试答,出乎我的意料,她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回答此题的要害:你怎样面对和处理与这位领导客观存在的矛盾?我说你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的问题呢?这可是最能展示你思想与智慧的机会啊。

这位考生告诉我,他们几个要面试的考生同学在一起专题研究过怎样面对这样的“陷阱”,那就是绝不能与领导对着干,要回避矛盾。我恍然大悟,却又不可思议。这些从象牙塔里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原来是这样认识社会认识面试的?推而广之,这还有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本色么?

有的面试考生和家长问我,社会上有天价面试培训班,包你成功,不成功按比例退费,问我是不是参加,我未作过多解释,请他们看看我发表在许多网站上的《公务员面试培训必须缓行》之类的文章。告诉他们培训机构为何有包天之胆为你打包票的秘密。花大钱参加培训一般不会让你一无所获,但你把高价等同于录取多会让你失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职位的三位面试考生全部接受高价培训,它能对每个人承诺包录取吗?

这个不可逾越的规则被人们琢磨透后,就出现了考生不花天价接受培训,却自已组团培训自己,但又出现那些对面试的误读,对一些价值判断的扭曲。而这些误读和扭曲在天价培训班里相信不会发生。这让我反省,今后有人问我参不参加天价培训班,是劝阻还是赞成呢?

过去,面试把题型分为思辨型、操作型、应急型、抉择型等等,现在有个简单的分法,叫做“怎么办?”和“怎么看?”这也很好。从媒体上和考生面试后交流得知,今年的面试题把较高层机关和基层机关区别开来,高层机关注重宏观和抽象能力的考察,基层则注重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动向,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有一位备考非常充分考生,一见面就跃跃欲试让我测试他几题,包括指导语和题目,我说一句,他非常礼貌的应一句,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急切地像机关枪一样开腔答题,答到有时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来,让考官从调高的味口中陡降下来。考生自然是想主动却变成被动。我告诉他,此时沉着比急切好。准备得再充分,题目再对路,你也要从容作答。结构化面试没有抢答题。

这次接触的考生,巧得很,多数是第三,有的是递补进入的。我就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与第一名笔试分数差距有多大,笔试面试的比例是多少,知道自己在面试中至少要争取到多少分才有翻盘的可能。如果差45分以上,那就必须要有超常的发挥。如果差得太多,你争取自己最好的表现足矣。对于领先别人的,也要根据分差估计追兵对自己的压力,准备好自己的抵抗强度,才有可能保住胜势。

有的考生家长问我,面试之前要不要动用关系给招考方面打招呼,做点“潜伏”和“策反”之类的工作。照过去,我会由衷地或者坚定地说,不必打招呼,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你强大无比,自然你能战胜所有对手。现在,我深感不能这样绝对地“正导”考生了。

随着面试发展至今,考生的主观性逐渐弱化,考场的客观性日渐增加,几乎为社会特别是近几年考生所觉察。加之“萝卜招聘”恶劣影响,很多考生,除非特别优秀特别自信或者特别单纯,差不多的都希望在有人脉关系和社会背景的地区参加招考,为什么?有可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利因素。如在外地,则如虎落平原。

所以,我对此的态度:有关系你就找,不找白不找。对考生或许是一种心理安慰与支持。有些话本不必说明,你只要不运用违法违纪手段,说得更绝一点,你只要不被人捏着软肋,你的作用力至少是对别人作用力的一种制约和抵销,以求得一种公平或者平衡。

就像当年美国世纪大案中的辛普森动用巨额资金,请超级豪华的“梦幻律师团”为自己涉嫌犯罪辩护,最终无罪释放。但他的花费不被社会视作金钱行贿,而被法学界认定是花金钱买一个公正的审理。这是不是我转变为不反对考生在面试前找关系的一个堪称经典“国际惯例”,我不很清楚,但觉得有相通的地方。

当然,要寄予希望的考生,我是不会特别强调“灰色行动”有多重要的,我仍然会告诉他们,目前仍然维持的面试形式,不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不管是说课,还是讲课,虽然号称是素质测评,但远没有达到心理科学家测试人那样客观科学,这个差距足以让考生们在面试前的准备有用武之地,有发挥的空间。

临阵磨刀在当下的面试中还是相当给力的。你有天大的关系,也不能在这样的面试中“空手套白狼”。有些单纯的考生一心指望考官关照,落选后觉得花了钱没办成事埋怨别人,诸不知,是社会风气的恶化,或过度的呵护,让他们自己走入了误区,放弃了自己,实在怪不得别人。

每次面试结束,面对一个个最后登顶的成功者,我总是猜测,并想作一个暗访调查,有多少人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找的呢?理论上是有的。在军阀割据中出现红色根据地,与这是一个理。这样的考生要么特别强大,要么特别走运,要么特别单纯。偶尔看到那些完全来自远方的农村,或毕业于其它城市的学校,在本埠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成功者,我内心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敬意。

今年的面试又有新的举措,使用了多年的“体操打分法”,现在有新的要求,打90分以上的和打60分以下的,必须作出书面说明。想想这个补钉打得好。过去的规则无法杜绝的人情分、情绪分,通过这个办法会得到有效的扼制。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