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解”一个中学生的“求解”
(2011-07-19 07:25: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系列 |
(长江短笛)周末,读外校高一的侄子来家里,与他哥探讨一个问题:“在学校,我对同学在学习方面总是求助于我感到为难。因为,有时的确会影响我的学习,爸妈也时有埋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学长资格的哥哥告诉他,帮助同学有益他人没有错,与同学学习上的互助其实也很重要。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方法与同学实行有效益有质量的互动。比如你可以与同学在同一时段内学习同一门课,而不至于让学习内容相互打扰和冲击,使思维在不同课程中跳来跳去;再就是与相同层次的同学探讨有公共价值的学习问题……”
旁听的我插入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影响了你的学习,你要学会拒绝。”
侄子说:“说实话,在同学的求助面前,我实在不好意思拒绝。”然后递过来一双带着问号的求解眼神。
怎样帮助他破解这个困惑呢?我想了想,对他说:“你如果是中国的乒乓球,你帮助别人不仅不该困惑,还应该制定‘养狼’计划。”
侄子瞪大了眼睛。
他哥哥说:“帮助人,需要强大自己。你该不该无条件帮助别人,你自己想想。”
侄子会意地收回自己的目光。
我接着说:“如果你是中国的网球,你就把自己当作李娜。她虽然取得了职业联赛的首个冠军,但还不具备兼济他人的力量。怎么办?就要像哥哥对你说的那样与同学相处和互动。”
“可惜我既不是乒乓球,也算不上网球。但愿不要沦落成了中国足球吧。”小家伙的自我解嘲,激发和加长我的灵感。“不当中国足球,这个比喻太妙了。”
我兴奋地说:“如果你是中国足球,那不是你愿不愿意帮助别人的问题,你的烦恼将是有没有人理睬你在意你的问题。”
“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有两个原则:一是你有能力帮,并且愿意帮;二是你的帮助既要让别人愉悦,也不要让自己感觉委屈。”
侄子竖走耳朵听着,若有所思,俏皮地点头,说:“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