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昭风可否承受“教育家式母亲”之重?

(2011-01-20 11:37: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系列

《长江商报》继续报道了“阳光母亲”曾昭风面对聚焦和赞誉的回应。她的口述通过无指女儿蔷薇用键盘敲成邮件发给记者,说自己称不上“教育家式的母亲”。如果按当下职称评价的方式来量化这位农村妇女,把她比作“教育家”的确有廉价褒奖之嫌。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下子笼罩在荣誉光环之中,“她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足显质朴本色,毫无刻意唱和的矫情。然而,她真的难以承受“教育家式母亲”之重吗?

笔者曾经把曾昭风育儿与孙云晓最近提出的“爱孩子要敢于说‘不’”作过联想(见《长江商报》114日评论)。曾昭风的育儿经历也充盈着可贵的“不”,在“不”的周围,是海一样宽阔的母爱,恒久的坚持,理性的追求。她对抢救蔷薇没有信心的医生说过“不”。当医生建议她放弃,她说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救她;她对不理解自己历练女儿的人说过“不”。当年教幼小残疾的女儿做这做那,有人说她是个狠心的母亲,她说我如果不狠心,简直不敢想象女儿以后是个什么样子;她对上门夸奖自己的妇联领导仍说“不”。“说我这也好,那也好,一个做妈的把自己的姑娘抚养好,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自然,她对武大教授命名式的评价也说“不”。她说其实自己没有人们说得那么好,她只是想把姑娘养成人,称不上“教育家式的母亲”。

对教育专家孙云晓强调的“不”,曾昭风用自己育儿的经历作了更加精彩的诠释:要对孩子说“不”,首先要对自己说“不”;要抗争命运多舛,还要敢于对权威说“不”;有勇气宣誓“不”已属不易,有能力证明“不”更难能可贵。

曾昭风抚育蔷薇成人成才除了母爱与坚韧,还有一个母亲独到的智慧。她为了小蔷薇未来不缺亲人照顾,决定生第二个小孩。她为了培养两个女儿之间的感情,狠心地把小女儿交给自理都有困难的小蔷薇带。虽然姐妹俩感情很好,但母亲还是很清醒,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她让蔷薇一定要学会自己生活的能力。从一个上厕所脱穿裤子都要人帮忙的小孩,培养成在外上学生活完全自理,倾注了一位母亲多少心血。读了书的蔷薇更加成熟懂事,让母亲体会到耕种后的收获感。为了日后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她已和丈夫买了养老统筹。

试问,有哪一位教育专家在蔷薇的身体失去健全功能之时,能够给出其教育成长的万全之策?有谁能够代替“阳光母亲”,给无指毁容的女儿通解远忧近虑的关怀?与其说曾昭风是“没有文化”的教育家,或“没有见识”的规划师,不如说她是一个体制外顽强探索“特殊教育”的成功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