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办”卡恩却曾放辛普森一马
(2011-06-09 21:05: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外系列 |
昨天在车上听广播,卡恩正在接受美国法庭的审判,似乎还没有最终结果。尽管卡恩案的相关消息被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盖过了头,但我还一直关注着进展。前段时间我有篇博文谈到美国政府对本国人民很讲公平正义自由,但在海外,他们却很霸道横蛮。很多网友对我的不解有同感,但也有网友说,美国在巴基斯坦杀死拉登,那是海外军事行动,不能与国内刑事审判相提并论。这其中的道理我一时捋不清,但卡恩在美国国土上犯事,总该不算海外吧,对他的“严办”,让我联想起了著名的“世纪大审判”主角辛普森,这两者有得一比。
从和静钧《美国“法办”卡恩的根源》一文中,我们了解到: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性侵酒店女服务员一案,美国有很多借口和机会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干脆就放过一马。
例如,案发当天下午接案警方,只要故意拖沓一下,已在机场准备起飞的卡恩就可安然飞回到法国,警方断没有“技术时间”在接案后两三小时就“舟车劳顿”远赴数十公里之外的机场把卡恩给截住。即便已经带回警署,以嫌犯否认、作案事实不清和情节荒谬等理由,可以把案件先悬挂起来,卡恩则改天另乘飞机离开去办“更重要的公事”。文章列举还有很多理由与机会,如美国可以明烧栈道,让卡恩暗渡陈仓潜回法国,美国和法国无双边引渡条约,卡恩就如当年的法籍导演波兰斯基一样,在法国安全地生活。在目前支持率排名第一的好形势下,卡恩在2012年法国大选中胜出,往后就可以在“总统豁免权”的庇护下“龙行天下”。
文章分析,美国人在对待卡恩这样“重度VIP”人物,眼里却只有法律意义的程序。那么,卡恩“栽”在美国,是否如某些人所猜想的“阴谋论”,因得罪美国而遭美国报复呢?卡恩一直被称为“美国和欧洲的权力经纪人”,在美国投票权占大头的国际货币基金中担任行政执行性职务,他的角色依然是听从于大老板的指示,并没有公开与美国唱过反调。美国“法办”卡恩的最大根源,首先在于美国对法律的信仰,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由于地区检察官及地区警署负责人多半要靠选民的支持才能被选任,越是侵害人数占多数的普通权益的案件,越会受到严肃的对待。卡恩案中的受害人是个刚从非洲移民过来的32岁的黑人妇女,她专于酒店服务工作,尽本份,受同事好评,她代表着美国弱势群体,一个国家连一个弱女子都保护不了,何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度?
然而,凡谈公平正义必被人称道的美国果真是上面分析的这样忠于法律而不畏权贵与强势吗?
当年涉嫌重大谋杀案的美国橄榄球球星辛普森,当警方有足够证据证明他为杀人嫌疑犯时,并没有马上将他逮捕归案,而是答应他参加前妻的葬礼。之后,限时让他自己去投案。没想到,这一例外宽容,使该案平添许多戏剧性麻烦。在葬礼上,人们揣度他的表情,并没有发现什么。但葬礼之后,他并没有去投案,一时间警方失去了目标。时间一过,只得把他宣布为重大通缉犯。但是很快,人们从电视上收看到,天上直升飞机,公路上整整齐齐的一排警车追踪着一辆白色福特重型车,辛普森就坐在这辆车里。可笑的是福特车并不加速逃跑,追逐战并不紧张,倒显得有点滑稽。电视台请来心理学家进行分析,说他有可能自杀,有可能持枪拒捕。就像当初张昭忠在美军攻打伊拉克时进行种种分析一样,惹得人们想入非非,味口大大。但事情发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福特车不紧不慢地开着,最后下了高速公路,直奔他自己的家,迎接他的有他的球迷,当然也有候满的警察。经过交涉后,辛普森进屋喝了杯橘子汁,就束手归案了。一场吸引全美和世界目光的世纪大审判,从此揭开帷幕。
事后得知,警方之所以没有马上将辛普森逮捕归案,到底还是顾及辛普森作为橄榄球球星的巨大声望,即使他杀人动机明确,证据确凿。由于警方对名人网开一面造成这场意外追踪,使他们饱受各方攻击。据我分析,警方如此法外开恩,还可能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全美关注下,在强大警方的威慑下,辛普森逃到哪,都逃不脱警方的手掌心。结果大意差点失荆州。当然,这场世纪大审判最终宣判辛普森无罪,美国公众对此愕然吃惊,却未曾怀疑审判的公正性。
这次美国人对卡恩的及时逮捕是内外有别,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呢?我宁愿这样理解,警方要不是抓住飞机起飞前的那10分钟,果真让卡恩回到了法国,美国恐怕不方便开着飞机战舰扑向法国抓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