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系列 |
一个连自己在赛前都没有预料到的冠军得主,在世界网坛和国内媒体的赞誉猛然像海潮般涌来之时,连呛几口甜水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权威媒体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已经把李娜放在姚明、刘翔之上,湖北及武汉都急于以“国际娜”为支点营销自己。我当然希望新科大满冠李娜能够承受之重,却更愿意给身陷热捧的她浇一瓢凉水,让刚浇铸的钢筋混凝土更加坚实。
李娜个性率真、直言不讳,经常对媒体和观众,包括对丈夫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些个性表现如果伴随着比赛的胜利,会被粉丝的欢呼声所淹没,甚至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果伴随的是比赛失利,则会成为观众和媒体评论和指责的焦点。同样一件事,是伤疤还是桃花,本来是见仁见智的事。
但是,今天的李娜已经是中国体育界的国际品牌了,比赛中的花絮和细节需要在一场重大胜利之后来一番自省和梳理。作为一个职业网球高手,对于比赛跌宕起伏的变局,对于场上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干扰,李娜还要大幅提升自己的“定力”。换了洋教练后,媒体介绍李娜又有了一次“脱胎换骨”,而我们分明看到,在法网决赛中,她在对方展开绝地反击之后,心理明显失控,失误也明显增加,她莫名其妙地向观众还是自己的团队发出了两声吼叫。如果命运之神对她稍有偏差,李娜几近崩溃不是没有可能。最后阶段李娜的一个发球,显然是因为场上传来一个意外的声音,果然影响到李娜的正常发球。她自动中止重发固然是聪明之举,但按照一个高手来说,心理承受干扰的能力还是显得有些脆弱。心理敏感度与情绪稳定性成反比,而情绪稳定性又与技战术状态(及手感)成正比。这是我们在分享李娜完胜决赛时不可否认的美中不足。
这一切说明,李娜对于外界的刺激,十分需要一种有益的“钝感力”。作为一个网球高手,就技战术问题来说,需要的是敏锐判断和快速调整。但对于情绪的管理,李娜仍需要从容与坚韧,对各种有意无意的干扰,不能总是重复职业生涯早期出现的一触即发,火冒三丈,不顾一切的发泄。这次法网夺冠的背后,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李娜初生的“钝感力”。李娜如果想走得更远,期望在价值更高的“温网”上有所作为,其“钝感力”还需要进一步冶炼,它是让李娜网球才华之花再次绽放的特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