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给“双余”指点迷津?(三)  [原创]

(2006-06-13 20:14:12)
分类: 哲思系列
                           

 

我不知道余杰从内心深处对 钱理群老师的忠告接受了多少。余杰曾说过,对恩师钱理群先生,我没有处处赞同时时赞美,相反,我总是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因此,我很担心他年轻人的秉性的过度释放,那将是非常痛惜的事。经常在网上查他的资料,总是打不开他的博客和有关的网页,有的说被封了。我觉得他的面前有钱理群这样的长者和智者,应该是他的福分,但愿这个福分能帮助他少走弯路面向成功。

 

我也不知道余秋雨对老评委滕矢初的点评有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我相信余秋雨自己会有调节完善的功能,我们在他遭到炮轰后的点评表现已经可以看出。我非常庆幸在他这样的大师面前,与他曾同台点评(未经查证,至少是青歌赛素质评委的同行吧)过青歌赛的滕矢初,表现出真诚、直率、宽容、理解、雍容,不同于余秋雨的其它对立面的咬文嚼字式的挑战,这也让喜欢余秋雨的人们更容易接受

 

余杰的思想火花,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他们在我们普通人面前是一座高山,我们与之相距太远。对他们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反对声音,但很多不太入耳,或者是难以入心(有趣的是,余杰和余秋雨曾经是文坛争论的对手)。钱理群之于余杰的教诲、滕矢初之于余秋雨的忠言,让人既有寒风刺骨之痛,又有春风拂面之感。高山之颠又有理性之光,这是思想界、文化界良好生态的标致。

 

从钱理群和滕矢初的精辟论述中体会到,应该主要靠自己把握自己,不管自己有个什么高度、或到了个什么高度,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真理在胸的样子,要尊重大多数,尊重别人的选择、生存方式、不违反法规和道德底线的价值取向。只要是善意的即使错了的也要兼听,只要是真诚的即使炮轰也得承受,可以经受恶意的攻击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可以接受温柔的包容来体会别人的希望。何况我们没什么高度,何况有些人是自以为有高度。正像钱理群老师所说,做到这样非常难,心向往之吧。

 

我们当然盼望,在我们生存、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有这样的指点迷津者。顺便说一句,在草根博客生活中,更希望有这样的智者来“点评”我本人。但是,笔者跟很多普通人一样,根本不会有机会抵近高山和高山之颠了,我们更多的是要从身边的看似平淡、偶有波澜的生活中细心体会人生的真谛。

 

我们只能努力走进高山,缩短距离,时儿仰望高山之颠。我们更重要的是时刻不忘与之为伍的众多的丘岭、小山,还有不以为奇的平川,与他们产生共振、相互激荡、共同进步、共享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