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给“双余”指点迷津? (一、二) [原创]

(2006-06-13 20:10:47)
分类: 哲思系列

文化大师余秋雨,思想界黑马余杰,大约五年前曾是中国文坛一场论战和官司的对手,他们各自拥有的读者对他们都高山仰止,谁能为他们指点迷津呢?

 

                                                 

 

北大怪才、思想界的一匹黑马,余杰的《冰与火》,尖锐的思想和闪动的灵魂,让多少人“三日不知肉味”、“余音绕梁”。有人称他为大陆李敖,有人预言他成为新时代的鲁迅。我通过阅读被这位年轻人的思想火花聊发过“少年狂”,但我更是有幸通过他“认识”了他的恩师——北大教授钱理群,聆听了 钱理群老师写给余杰的寄语:

 

你选择思想者的道路,也就选择了孤独,永远与丰富的痛苦相伴,就将是你的宿命。但是我同时向你提出过来人的忠告:在孤独中坚持自己的选择,与理解和尊重他人不同的选择,并不矛盾;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与他人,获得宽容与大度,这将是更高的精神境界。——我自己也没有达到,心向往之,而愿与余杰和他一样的九十年代的青年人(与北大人)共勉。

 

钱理群毫不掩饰对余杰的偏爱,作为自己的精神同道、忘年之谊。但同时警告他,不要因此忽略、排斥其它的青年,是这些人构成了青年的大多数,只要不充当社会的压迫者和奴才,都应受到尊重。

 

                                                   

                                                      

 

前几年,文化大师余秋雨因为其文化散文成果卓著,而风糜全国以及世界华人圈。后来,通过电视节目和博客又席卷了众多追棒者。最近,出任全国青歌大奖赛评委,更是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我等之辈除了景仰,说不出合适的词。对于一部分人的反对和挑刺,我还没有精力和能力搞懂它、理解它,如何闹腾好象无法动摇我对余秋雨的热爱。但是,在余秋雨最近点评中出现小纰漏,遭到电视观众“炮轰”的窘境时,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和往届青歌大奖赛著名素质评委(老评委)滕矢初,出面“点评”了余秋雨(尽管滕矢初在自己的博客里好像想避嫌,但我希望下面的点评是真实的),他语出惊人:

 

评委(指余秋雨)也不是圣人,出点错很正常。但是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出现炮轰就不正常。接着,滕老话峰一转,说,“如果一个评委观众一直很喜欢,他出错了可能就没人揪住不放。但如果这个人一直居高临下,喜欢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什么都懂的样子,观众就会看你不顺眼。这时观众看电视就很容易盯住你、等着你出错,就是要抓你的把柄。出现这种情况,余秋雨要从自身找原因。”

 

滕矢初仗义执言,直抵问题的根源。其实,余秋雨早在他出版了《借我一生》,声言封笔之后,在一次网上在线访谈中,就曾表达过自己的困惑,作为一个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文化大师,为什么会有一部分人公开表达恶意和反感,他当时分析了几条原因,现在看来,都不一定很到点。笔者认为,还是滕矢初见诸于媒体的话一语中的。滕矢初本身为人平和低调、有号称“无冤之王”的公众形象,由他出面说话,对余秋雨来说既是苦涩的,也是对症的,应该也是得体的。

 

这件事说明,似乎被公认为全知的大师也会有认识的死角和误区,尤其是对自己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