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评系列 |
——《无极》系列(12)
“天池”环保事件逐渐平息以来,媒体并没有淡忘《无极》和陈凯歌,反而更加关注和着墨。
某报报道4月20日的28届“百花奖”提名,对于百花奖获得提名的导演和影片一笔带过,却大谈《无极》因票数不够没入围最佳和各单项奖提名,陈凯歌没有入选最佳导演候选人名单。曾与陈凯歌有过合作的刘佩琦直言,《无极》未获百花奖任何提名, 陈凯歌有些冤。
标题是《凯歌继续“败局”,百花奖无一提名》
大约是在5月28日,电影《梅兰芳》的导演几易其主之后,被陈凯歌锁定,其实,当时最受注目的问题是谁来主演梅兰芳?但报道说陈凯歌的成功当选确实也让人倍感意外,特别是《无极》在遭受如潮恶评后,又被本年度的百花奖拒之门外,不禁让人怀疑陈凯歌能否导好《梅兰芳》。
文章标题却是《陈凯歌执导〈梅兰芳〉受质疑?》。
文章大标题是《陈凯歌无缘新版〈红楼梦〉》
但是,整篇报道的主标题却是《胡戈又向陈凯歌开炮》
新闻本来应该讲究客观公正,努力做到不偏不倚,起正确导向作用,在复杂的舆论面前还要以正视听,文章内容与标题要相符这也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些都是媒体面对读者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可是,追索关于陈凯歌近期的新闻报道,总觉得媒体是有意拿“落难者”说事。不管新闻素材的主体是什么,只要与陈凯歌能牵强一下,就以他为题眼。不管陈凯歌在事件中是成是败,总是成被疑,败被侃。一部大片考虑几名导演本属正常,为何只拿陈凯歌作喙头?本来是报导胡玫执导《红楼梦》,却要补充陈凯歌与之无缘。《鸟龙山剿匪记》调侃的主要对象是那场战争,整个报导却以“胡戈又向陈凯歌开炮”为主打。
值得警醒的是,这些报道均出自一家地方党报,属于主流媒体,权威报道。这种报道手法缘于当前网络的新生笔法——“恶搞”,笔者现在无法对“恶搞”确切定义,但感觉它有一个特点,凡被恶搞的,多是名人的“软肋”,名篇的“败笔”,是一种辛辣的讽刺,幽默的调侃,这作为文化网络生活的补充未尚不可,但也要悠着点。
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对事件采取“用其一点,不顾其余”;“不说正题,专拣八卦”;“只顾己乐,不屑人痛”的办法似为不妥。尤其是对前段媒体和网络大加伐挞的名导陈凯歌,更应该理性、宽容和客观。如果责编刻意追求“楚歌”不绝凯歌耳,继续吸引读者眼球,这既误导了读者,也害了被报道的当事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