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华社:以后的房价只是涨得温和些!
文/马跃成
今年下半年的房价上涨,幅度最大,公开统计是百分之之十几,其实,成倍上涨的地方很多,所以真真正正地把宝宝们惊住了。其实不只是,把宝宝惊住了,把领导们也吓得不轻。再不出手,真要翻天了,于是,就在最近这一个月里,各地新政纷纷落地,旨在给楼市一个信号,再也不要吓人了,该老实一点了啊!
继九月中旬杭州、南京、武汉、苏州、成都、无锡、济南、广州等多地限购之后,国庆节前后,北京、天津、合肥、郑州、深圳等多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住建部因涉及一些重要事情,没有像往年一样,及时跟进重要调控政策,但是也接连对一些涉嫌违法违规销售、恶意宣传炒作、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了曝光警示。
本次调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调控手段单一,基本上都是一个限购限贷,只是标准有所不同。但各地的力度差异性很大,特别是对外地人购房的限制条件,差别较大,充分体现了分城施策的原则。继八月十五中秋节看房车流堵死高速路之后,今年国庆节看房的人也没减少多少。在调控中购房,些许无奈,些许不知所措,些许不大相信调控能有多大作用。
据新华社的评论称,多城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高烧的楼市需要降温,谨防楼市的虚火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需要平稳健康发展。房价的变动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特别是很多时候与信贷环境变化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楼市还关系到广大群众是否能够实现住有所居,是否能解决好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因此,在房价过快上涨的时候,政府十分有必要进行调控。
面对经济新常态,很多地方既要实现稳增长,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毫不讳言,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而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又负主体责任。此时,地方政府在面对房价上涨的状况时是否出手调控,何时出手调控,调控的力度如何把握,都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治理思路和智慧的重要指标。
9月28日,江苏省长石泰峰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他强调,当前全省房地产市场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分化明显,既面临去库存压力,又存在少数城市局部房价上涨过快等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城市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态度一定要坚决、旗帜一定要鲜明、措施一定要扎实。目前库存量较大的城市,要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需求为主,重视商业地产去库存,加大房企转型升级力度。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出台应急性措施,也要研究长远方案,从供需两方面入手精准调控。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月份的时候,湖北副省长曹广晶在《湖北日报》刊发署名文章谈论楼市,曹广晶称:“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真心话,基本上曹副省长都给掏出来了。房地产是财富的基石,在居民财富中占比很高,是银行贷款最主要的抵押物。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新华社援引购房人宁先生的话说,“以后的房价最多是涨得温和些,但是还会继续上涨。”调控政策如果能遏制住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还是有好处的。据新华社记者的观察,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武汉、石家庄、郑州的楼市依然火爆,有的新楼盘基本已被抢购一空,有的项目在高峰时曾一天售出近200套。不过,采访的许多购房者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的观望情绪较浓。随着限购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不确定性均在加大。虽然,从政策层面上讲,以后的房价只是涨得温和些,还会继续上涨。中国的楼市是个政策市,但是,政策往往不能决定楼市的方向,甚至常常是逆向相关的关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