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房产杂谈 |
分类: 地产风云 |
近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挂出一宗商住地块,该地块被确认为深圳市商品房现售首个试点项目,再度引发各界关注。实行了22年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悄然生变。
根据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发布的土地出让公告显示,A816-0060宗地位于龙华新区民治办事处,土地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土地使用年期70年。按照该宗地出让条件,该宗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不得预售,只能在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附着物的所有权经依法登记,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才能以现售形式对外销售。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执行的都以期房预售形式推出,深圳也是最早接触预售制度的城市之一。房屋预售,多年来也是备受诟病,时常被认为是中国楼市一概积重难返的问题的罪魁祸首。楼房是普通老百姓当前接触到的最大的商品,动辄几百万的价值。但是,往往是倾全家之力,甚至是倾几家之力才能购买到的这么一个硕大商品,在购买的时候,竟然是看不到摸不着,是好是坏全凭运气。
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但是,我们发现,开发商往往不用投入多少资本就能做很大的盘子。这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有钱没钱,只要弄块地就能当开发商,这在全世界、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现象。中国房地产是利用杠杆最多、最大、做得心应手的一个产业,开发商投资一方面用银行的钱支付地款,另一方面利用购房人的预付款和建筑商的垫资记性工程建设,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占比很小。
这种方式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危险,房价下跌之后,谁在裸泳就清清楚楚了。但是,由于开发商的资金投入很小,最大的风险就被转移到银行和购房者身上了。开发商随时可以抽身而退,捐款而跑,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可悲的是,这么多年政府还在一直把这种形式作为调控楼市、刺激市场的的一个重要手段反复使用。从最早的卖楼花、买图纸,到后来的卖砖头、买鸽子窝。现在的规定应该是封顶之后才能预售。但是,在楼市还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开发商通过各种手段早早就把购房者的钱收入囊中。
商品房由预售转为现售政策,开发商卖期房获得一大笔无风险无成本的资金建设已经行不通,这或许也是深圳进一步调控楼市的举措。目前,深圳土地供应极其稀缺,采取现售制度可抬高门槛,将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挡在门外,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此外,现房销售也使得购房者能够降低购房到入住的时间,从而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