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征收拥堵费治标不治本
文/马跃成

日前,中国青年报就城市征收拥堵费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竟然有68%的受访者认为,这个措施是治标不治本。什么叫治标不治本?如果治标了,车辆就少了,也就不拥堵了,只要这个政策坚持下去,不再反弹,这个不就是治本了吗?如果,适时调整收取拥堵费的标准,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要算经济账的,不会不惜代价往城里开。所以说,征收城市拥堵费,治标就能治本,这个不用担心。
我感到担心的是,在征收城市拥堵费后,在乎收费标准的大多数老百姓确实不敢开车进城了,而进城也成了有钱人的福利,老百姓进不来,城市中心区是不是就成了有钱人的乐园?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限制人们开车进城的时候,
解决好人们通过公共交通方便进城的问题,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人们能够通过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既经济,又方便,还舒适,那么征收尝试拥堵费的措施才能算是完全成功了。如果仅仅是通过高收费,把人们限制在城区之外,或者是让人们承受更辛苦的公共交通方式,那都不是人道的办法,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思路。总之,一句话,就是让人们放弃开车的同时,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方式。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虽然有68.0%的受访者认为征收拥堵费“治标不治本”,但是,仍然有53.0%的受访者支持征收拥堵费,47.3%的受访者表示会减少开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当然,人们也担心,收取拥堵费与高速收费、停车费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或者是对支出费用的适应性,不少人可能也会采取忍受拥堵费的办法,在不断无奈中,增强承受拥堵费的心理能力。就像,限行措施之后,有人宁愿被罚也要闯禁行。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说的好,在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需要使用综合措施,单靠某个措施无法解决整个城市的交通
问题。目前,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权非常重要。在整个城市交通比较拥堵的情况下,应该保障公共交通优先行驶的路权,提高速度和准时性,这是目前投资较小、成效
较大的措施。北京有些路段已经施划了公交黄线,但是,由于多是采取高峰时段两小时的急救措施,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交通的地位和路权优先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