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托再爆兑付危机给理财人敲响警钟

(2014-02-15 23:06:53)
标签:

地产

资金链

吉林

互联网

第一场

分类: 经济管理

                 信托再爆兑付危机给理财人敲响警钟

                            整理/马跃成

信托再爆兑付危机给理财人敲响警钟

    中诚信托30亿元兑付危机在最后关头成功拆弹,大半年的担心终于如释重负。可是中诚信托是第一场危机,它的成功解决却不是危机的终结。最近又爆出了吉林信托陷入兑付危机,这或许是矿业信托危机多米诺骨牌的开始,会不会对货币信托也产生连锁反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现就两起事件,根据媒体的报道做个简单回顾,目前互联网信托风起云涌,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吉林信托“吉信·松花江(77)号”第四期日前到期,但投资者本金、收益并没有被支付。算上此前到期的三期产品,这个投向矿业、总金额近10亿的产品已经连续四期无法正常兑付本金和收益了。该项目的五期和六期将分别于2月19日、3月11日到期,如果不出意外,后两期也将无法得到兑付。

根据吉林信托的公告,信托产品的融资方联盛能源目前已经开始重整。山西省金融办印发的《关于签署(山西联盛战略重组指引)的通知》表明,山西联盛、各债权人、各有关机构已在签署过程中,但个别债权银行尚未签署该重组指引。投资者最终是否能够拿到钱,还需要看重整效果。

“吉信·松花江(77)号”成为了涉矿项目危机的最好例证。2008年,联盛能源主产的焦煤价格为1500元/吨,由于整体产能过剩,焦煤价格逐级下跌,最多曾跌到600元/吨,即便现在有所恢复,也只有1000元左右的价格。煤炭不景气让此前摊子铺得大、负债率高的公司直接资金链断裂。根据产品公告,“吉信·松花江(77)号” 信托计划由吉林信托发行,信托计划共有六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8%。这甚至大大高于现在的互联网信托。

根据募集合同,这笔近10亿元的资金投向了450万吨洗煤项目、180万吨焦化项目和20万吨甲醇项目。截止到目前,这三个项目还未完全建成,也就没有办法实现正常盈利。

去年9月开始,矿业信托就已迎来兑付高峰,华润信托、吉林信托、中诚信托的矿产信托产品先后出现兑付危机,其中闹得最凶的是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项目,产品出现30亿资金窟窿。直到去年春节,神秘接盘者出手,兑付了30亿本金,才维系住了信托业刚性兑付这一生命线。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发行人是中诚信托,工商银行为代售人,融资方是山西振富集团,融资总额为30亿元人民币,信托计划时间为36个月,至2014年1月31日到期。这个信托计划的投资者人数约700人,持有振富集团49%的股权,按照信托计划的约定——在计划到期前的3个月,振富集团控制人王于锁、王平彦父子将回购这49%的股权,回购对价是17%(年化收益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该信托计划分配信托净收益67094.46万元,未能满足优先受益人当期预期信托净收益总额。这意味着该信托计划不仅无法获得承诺中的利润收益,而且连本金也将损失绝大部分。

此事件在山西省、工商银行和中诚信托之间经过长时间的较量、沟通。在崩盘前的最后关头,于27日发布兑付方案。距兑付期限马年大年初一仅剩4天,投资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签字获得本金兑付,但未获足额预期收益;二是继续持有股权待项目运作。“诚至金开1号”兑付危机算是告一段落。依照信托文件规定,中诚信托作为受托人以股权投资附加回购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进行股权投资。

最近,信托理财产品到期频频触动投资者的神经。据国金证券研报测算,2013年及2014年,集合信托到期规模各达8000亿元、9000亿元。近年来,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从几千亿元一举突破10万亿元大关,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市场人士认为,中诚信托涉案金额之大,如违约将打破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潜规则,堪称新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尽管信托机构抛出解决方案,事件仍对理财市场敲响了警钟。类似“诚至金开1号”的信托产品风险并不鲜见。据介绍,产品设计融资杠杆过高,监管环节担保物不实,销售环节风险揭示不足,均容易导致信托兑付问题激化。广受关注的信托理财产品兑付案凸显信托产品担保不实、“嗜赌”风险资产等问题,为理财市场敲响警钟。

精彩博文,尽在中鸿地产网“马跃成专栏” http://www.cqzhdcw.com/index.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