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适房关门住有所居向谁要房
(被挤出经适房门槛中低收入者该向谁要房)
北京市建委11月6日发布城八区申请廉租房和购买经适房的家庭收入、住房、资产标准,均按照家庭人口予以确定。其中3人户家庭申请经济适用房,家庭年收入须不超45300元,同时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在36万元以下。
由于经济适用房政策一直被人利用,户型面积大、凭关系购买等情况,也让经济适用房成了一些人投资的工具,很多低收入家庭因此失去了本该享有的住房机会。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也得到了纠正,比如规定面积在60平米以下,就使得供应量得到较大的增长,同时北京的住房开发计划向保障房倾斜也增加了地输入群体的购房机会。
这次公布的购房限制条件意在解决最低阶层、最需要解困的家庭困难,因该无可厚非。另外北京有3年建设千万平米保障房的计划,相信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有可能逐步得到解决的。
此前,北京经适房购买人群为中低收入家庭,申请标准为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并且也没有其他的限制条件,其实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在前几年也只是个幌子。北京这次把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准入门槛提高后,也把大量原来符合条件的家庭挡在了经济房的大门外。
家庭年收入须不超45300元,按照2人组成的家庭来算,夫妻平均月工资要在1500元左右,但北京现在平均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那么高于1500元但低于3000元的人群依然是属于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是以中低收入标准的人群为对象的,这部分人群被挤出经济适用房后,他们的住房怎么解决?
北京城八区的房价平均最低也在1.5万元/平米上下,按照国际上收入住房比1:3—1:6的标准,以一套90平米的普通住房为例,家庭收入应该在22.5万—45万之间,也就是说夫妻的平均工资应该在9375元—18750元之间才基本具备购买当前的商品房的条件,但是这样的家庭能有多少?即使按照北京公务员的工资标准,那么即使是局级公务员也是买不起这样的商品房的。这么说来,商品房究竟是给什么人盖的呢?这广大的购房人该从哪里找房源呢?
有人会说,现在的房子不是卖的很火吗?有钱的人多的去了,北京年薪几十万的、上百万的人多的是。这正说明人们没有那么高的收入却造成火暴房市的景况是多么的虚假和危险,同时高收入人群的集中也反衬出低收入者的更加贫困,由于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月,多一个百万年薪的富人就对应着要有30多个低收入者的存在。这样看来,高收入者越多,而实际上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就越大。
这两年北京出台了一个两限房的政策,一般两限房的售价能够低于同地段普通房价一半左右。两限房也是商品房,但是这个商品房却不能像市场上的商品一样随便买卖,目前的政策是只向拆迁户、重点工程被征户销售,因此两限房对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没有什么影响。由于两限房的供应对象不在社保之内,因此有走向过去经济适用房道路,成为一些人牟利工具的可能。既然有办法制造出这样半价的商品房,那么能不能敞开供应呢?
现在的房价高的有点离谱了,今年9月份北京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3%,连续6个月涨幅超过两位数。这样发展下去,人们买房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人们都说市场经济国家应当能够主要靠市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其实最近这几年的调控措施主要也还是市场的办法,比如信贷政策、土地供应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等等。
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不是因为政策属行政性或是属市场性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政策出台的方式存在什么不妥,更不是政策本身有什么结构性的难题,根本的原因就是政策不能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两年来调控的出台轰轰烈烈,然而真正落实下去就成了空调,人们寄希望于调控措施不再被打折扣,人们盼望这房价能早一天回归本位,人们还是把弄套房子的希望放到市场上来解决,这有个前提就是市场不要被扭曲、不要被利用、不要被操纵。
“本文参加新浪房产&堂堂网博文竞选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