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献血志愿者的宣讲稿
志愿无偿献血
丰富多彩人生
我是一个步入知天命年龄的人了,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短暂,我真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拥有这么好的伟大时代,他们掌握着这么先进的科学知识,年轻人具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天然条件。作为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来说,就自叹不如了,很多的老人连手机都没有学会怎么用,掌握不了电脑的人就更多了。即使自己没有感到有多么的老,但是和人家年轻人在一起时,人家已经开始直呼老前辈了。
这时你再想干点好事都有点晚了,人家年轻人总是跑到你的前头关照你了,根本就轮不上你动手了。即使你想捐献造血干细胞(又称骨髓)救人一命,人家血液中心都会非常诚恳地劝你把自己养好就行了。好在献血的限制还是比较宽泛的,据说人到55岁以前捐献血液都不成问题的。听说国外献血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而我们国家还存在惜血如命和卖血求生这两种极端的现象,实在是显得有点落后。
我生活在一个两代医生的家庭里,深知献血事业的重要意义,在危机时刻一袋血就可能救出一条生命。而对健康人来说,献出一袋血对身体却没有丝毫的损伤,反而会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近年来我参加了十几次次无偿献血,其中献血400毫升4次,并有幸成为某某区首批无偿献血志愿者,随时准备在用血紧急时刻为危重病人献出自己的热血,救助患难同胞。
造血干细胞的成功配对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虽然配对的几率很小,但在国家建立造血干细胞库以后,我还是在最早的时间内提出了申请,成为了第一批提供血样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据说现在国家造血干细胞库已经入库保存了50多万份样品,我真的很欣慰和高兴,但相对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大量白血病人渴望生命的热切期待,我觉得50万还是太少了。
献血本无害,但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很多人谈血色变、惜血如命。因此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新风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们的责任。多年以来我坚持义务宣传普及献血知识,动员身边人员加入献血队伍,已经很多朋友加入到了这个队伍里,我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员而自豪。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已经取消了单位义务献血指标,实现全市用血来源无偿化。无偿献血的医学意义是以救助人的生命为最高目的,但其社会价值却比生命更可贵,她是人道与博爱、互助和友爱精神的真诚体现。实现献血无偿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毕竟献血是一种最直接又最能具体表现爱心的方式,我愿尽自己所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社会更温馨、和谐、幸福。
人快老了,干什么也得抓紧时间了,要不就真的来不及了,包括献血也一样,等自己想献血的时候人家都不要你伸胳膊,你说自己废物不?我现在能够每年献出点血液,我只是感到自己还行、还行,希望自己不行的那一天晚点来吧、晚点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