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竞争力北京排第二的忧虑何在
(新浪:
北京竞争力为什么没有排到全国第一?)
2007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日前由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上海、北京、广东三省市蝉联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名。在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中,北京仅列第11名,蓝皮书公布的9个一、二级指标显示,北京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产业经济、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四个方面都位列前三名,其中北京知识经济竞争力在全国居首位。
经济竞争力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各地的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基础建设、费税减免等方面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心目的不过是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水平。北京的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二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北京连续多年都在排名的最前列,同时北京的天然优势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办法可比的。正因为北京的天然优势,才让仅列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第11名的北京取得了总排名第二的位置。
北京的独特地位和天然的人脉关系,可以说在任何项目的竞争中北京的胜算都大大高于其他地方,也正是如此,北京多了许多个全国中心的称号,北京人一直以为自己的中心地位而沾沾自喜。不知道北京的官员们看到这样的统计结果会不会也喜上眉梢,或者是再向冠军宝座冲击。但在了解了北京的发展规划后,我感到应当对这样的排名感到忧虑、失望、担心和自责。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去年北京两会的工作报告确定的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宜居城市、文化中心,原来一直鼓吹的经济中心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只字未提,表明了北京城市建设的转向从此开始。
但是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二的结果说明,北京的经济工作依然是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依然起着全国经济发展马达的作用。北京的城市转向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心血来潮,北京经济发展GDP指标连续多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以上,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确实越来越多的困难,北京经济的热岛效应,让环京地区贫困带的发展失去了动力,能源、人才、资源、财政的集中进京使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同时北京市内的交通变首都为首堵、一个蓝天都变成了奢求、活动场地少的只能在立交桥下喝着汽车尾气扭大秧歌。北京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可能给北京带来的就只能是一场灾难了。北京已经抛弃了经济中心的建设目标,而经济竞争力仍然如此强有力,实在令人担心,竞争力的强劲说明北京的经济发展还会继续高速增长很长一段时间,就会使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更遥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