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供不应求”说的5点质疑

(2007-03-02 15:50:16)
标签:

房价问题

供不应求

质疑

分类: 地产风云
                对“供不应求”说的5点质疑
                    (吓唬人不厚道)
    
      去年讨论房价问题把人们搞的筋疲力尽,所以今年很多人誓言不再谈房价问题了,但房价是房地产的神经,房价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最近轰轰烈烈的潘时之争又是从判断房价的走势惹起的,这可能说明2007年的房价问题可能依然是房产讨论的焦点,虽然我们更愿意谈房产和经济的均衡发展,但由于今年的房价走势可能不会让所有的人看的那么明白,因此房价的争论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主涨派的声音最近明显减弱了不少,甚至有开发商建议年轻人在最近谨慎买房,这在去年是不可想象的,从去年初的董王“买房赌涨”后,也就再没有人愿意拿房子升值下赌注了。但是关于房价的走势并没有一边倒,主涨派也没有完全败下阵来,这几天就又出现了“供不应求”长期存在,继续忽悠房价上涨的声音。今年的大形势、今年的调控措施、今年的供应数量和结构、今年的股市状况等大环境都已经与往年不再同日而语,还拿“供求关系”吓唬人就显得不够厚道了。
    
       不管当前的市场是不是真的供不应求,也不管当前的高房价果真就是供不应求所造成,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肯定还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昨天和今天还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的参与,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直至发展到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结果肯定是价格的下跌。
    
      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同样也不会脱离这个经济规律,长期的供不应求、以及长期的房价上涨不但没有理论基础,也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供过于求真的不是天方夜谈,房价回落的日子也不会遥不可及。
    
     一、确实买涨不买跌的购买者从众心理是造成大量房屋难于交易的原因之一,从个别开发商开始劝导年轻人不急于买房可以看出,今年人们对房市的观望将不可避免,大量的潜在买主不急于出手一定会给供方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通过去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一方面土地增值税让惯于捂地的开发商不得不把大量的土地在今年抛向市场,另一方面90平米户型的政策的坚决执行也让供应结构和数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有一些财税政策让开发商惯用的虚假销售、骗取贷款等恶劣行为失去了市场。这些措施的坚决贯彻都会使今年的供应状况发生非常喜人的变化,据报道就在现在的3月份,北京市场就有30个楼盘陆续上市开盘。 
               
     三、去年曾有人统计说10%的北京人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不但有钱的北京人愿意多买房作为投资产品,而且外地富人、官员来京买房的也不在少数。今年就不同了,北京的房价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再涨不涨也难说了,下跌的要求也很强烈呢,谁还敢继续下手?同时股市的一路飘红给投资人带来了新的投资领域,人们都认为股市压抑了多年的潜力再牛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四、央行对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提高了警惕。这点是有警示意义的,限制未封顶楼盘贷款肯定影响到房地产的信贷投放,而这将会导致房地产需求的的更大幅下降。
    
    2006年7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到目前为止,限外令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有报道说,海外背景的客户几乎全部停止了购买交易,CBD内已经有多个正在散售的项目发生销售率下降或停滞的现象。同时一些与外资投资者洽谈整售的项目也由此告停。
    
     明年开始来自内外两方面的热钱继续退市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人们都认为房市都是炒热的,房价都是炒高的,而热钱正是其中最活跃的因子,现在面对一个不稳定的房地产市场,热钱肯定会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规避风险。
    
    五、最根本的一点, 房子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是政治问题, 让人们买得起房是政府的责任, 也是践行"三个代表"的根本点之一. 这也是中央政府甚至中共中央为什么特别关注的原因之所在, 房子问题不可能让市场自由发展下去,  特别是不可能让被某些人操纵的供不应求状况长久地维持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