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理需要颠覆
管理学越来越成为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MBA、EMBA、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等分的越来越细,管理硕士、管理博士、管理博士后越来越多,管理大师、管理学者、管理教授到处讲座,围绕管理学的出版、会展、影像到发展成了一个红红火火的行业。
管理学让无数的企业转危为安、快速腾飞,也让很多的人从中致富、成名成家。但管理理论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大到系统机构腐败、经济政治危机,小到企业破产倒闭、产品营销乏力等影响企业、社会顺畅发展的困难总也得不到解决。
中国式管理的根本思想是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把人们框在这么一个人人顺从的架构内,就像拉磨的驴一样,给一鞭子就得猛跑,但还跑不出人家给你画的圈圈,甚至给你套上个眼罩你都不知道在往哪跑,哪怕在原地转圈圈,你还傻乐呢,以为自己成了千里马了呢。
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公司机构,甚至小学幼儿园都在狠抓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都以为抓管理无非就是出台几项制度什么的,力度大点的弄个处罚规定什么的。但狠抓的结果往往是人心更加涣散、上下级的矛盾更加对立,工作效率更低。我们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年年搞总结、年年搞整顿、年年搞规范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问题随时都会发生、事物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怎么可以企图建立一套固定的框框就可以完事大吉了呢?
“管”这个字看起来不够厚道,总有征服、控制、指挥的意思,是一个一点都不谦虚、不草根的样子,作为管理者的人们,也往往患上了这样的毛病,以为当了个头头就不得了了,征服人、控制人、指挥人也就成了管理者的基本性格和基本素质。
但是,社会是多面性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也是多面性的,不谦虚的管理者并不一定有多大的本事,不草根的头头并不一定有多么的高贵,拿鞭子吆喊的不一定懂得究竟怎么拉磨去,而长期拉磨的驴们不一定就只会拉磨。这些问题的纠缠在一起,就会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英语里的
“manegement”虽然被译作管理、控制、操作,但在英文里面真正含义可能
“安排、布置”的成分更大一些。所以中外的管理内容和方法就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人在分析了很多人到美国留学后不愿回到国内的现象时说,在美国工作的环境有着比较大的自由,人的尊严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保证,而在国内总是处在一种被人管制的状态中,不管你有没有道理、有没有能力都不能不对你的上级保持24小时的必恭必敬,哪怕你太有才了也不行,翘尾巴就一定没有好结果。
所以说,管理和严格管理也是有两面性的。实际上,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系统来看待,而要把这个系统运做好就需要把系统内的脉络和关系梳理清楚,话又说过来,只要把这个系统内的关系理顺了,这个系统就会顺畅地运动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梳理”是个动态的过程,而“管理”是一个静态的形式。
“梳理”没有那种先入为主、以势压人的等级观念,在人们的关系之间显得更平等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工作环境非常舒心而有效率的机构,一定是领导人更多地再进行协调、布置、梳理工作的机构,而不是那些整天把处罚挂在嘴边,领导人冷若冰霜,同事关系紧张的机构。
实际上,梳理的工作可比管理的工作要难度更大,能够梳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作为领导人一定要身体力行地到实际工作中了解情况,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把系统的脉络、关系梳理的十分清楚。作为一个梳理者要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和大局观念,要善于和所有的人搞好关系,了解环节的细微要求和特点。而当前的管理者往往自以为是、主观独断,做出与事实背离的决定。因此强调梳理工作的作用更人性化、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率,当前国内对管理的研究正在处在中外观念的胶着状态,下点工夫研究研究如何把对象梳理的更好那才叫太有才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