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适宜90平米言论不攻自破
北京关于执行“国六条”和九部委“十五条意见”的实施细则,经过一番云雨之后也悄无声息了,人们不再关注什么细则的原因,就是所谓的细则在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上没有提出值得主张的意见,细则不细、该说的不说,人们也就对细则不再报太大的希望了。究竟如何贯彻房地产新政也就有点陷入公说公有理的怪圈之中了。
在北京的房地产界和主管部门之中有一个死结就是北京不适合“90平米70%”的政策界限,原因就是北京实在太特殊了。虽然人们可以找出许多的理由证明北京更适合建设小户型经济房,而不是专为少数人享受的豪宅公寓。但首批“90平米”出让项目还是建在了六环附近的大兴区魏善庄和房山的良乡一带,由于参加竟标的房地产公司都是中小公司,又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火暴场面,一些人认为:北京将出现上海那样的对小户型地块的冷落状态。
在不久之后北京吉普地块招标中,北京地产大腕悉数登场的镜头使以上的言论不攻自破,因为北京吉普地块的招标书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九部委“十五条意见”的招标条件,这块令众多开发商眼热的地块,被切割一半后出让,又限制了其营造豪华巨宅的条件后,还能有这样的火热,这是让人值得思考的。
其实,在二手房市场上60—90平米的小户型一直热销,结构合理、性价比高的二居室房屋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在最近的一次二手房展现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50万元”、“小户型”、“两居室”。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户型在北京还是大有作为的,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北京成了富裕的高消费社会,能够轻松出手买大房子的还不会是大多数。
小户型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大概如此:
一、总价格低可能是主要原因,现在的房子单价动不动就近万元每平米,北京能有多少百万富翁?就是有个百八十万总还得给孩子上学准备吧,孩子结婚也要花钱呢,自己生活也不能在回到那种忍饥挨锇的年代吧,所以能够花个五六十万弄套房子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了。
二、购房主体中有三分之一的是城区的拆迁户,这些祖居内城的市民,实在不情愿搬出市区到远郊过那种背井离乡的生活,所以用拆迁款在城区弄套房子也只有在小户型上打转转的份。
三、当前另一支购房大军就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轻人,他们正在忙于创业阶段,对住宅的要求主要是位置好、交通方便,还不太有能力供给太奢侈的大型豪宅,所以,城区的小户型自然成为首选。
四、六环附近的小户型对上班族来说实在存在路远、时间长、交通费用高等问题,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对人们来说实在是一项不小的机会成本。
因此说,小户型在北京同样具有巨大的需求量,北京吉普项目招标如果能变成一场小户型的项目竞赛将是多么令人心醉的事情,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招标书上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十五条意见”的招标条件,但还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意见,因此留给开发商竞争的空间可就大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