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住房结构调整脚疼医脚 |
分类: 地产风云 |
俺铁牛是直性子、急脾气,这么多年的房地产乱象,俺一直在密切观察着,俺咋能不说点啥呢。2000年的时候俺呼吁过经济适用房不能让有钱人多套购买呀?200多平米的房子还是经济的吗?“国六条”之前俺发表过“房地产新政会呼之欲出吗?”无休止的拆迁房价能不疯长吗?15条意见之后俺说过“90的套型建筑面积相当于105的建筑面积”那不是行外话吗?现在看到出台的各项政策、意见、细则以及人们的评论建议,俺怎么感到还有必要出台个“国几条”似的?
俺铁牛是个草莽之人,为什么却总有些人在反复地做文字游戏呢?比如:“空置率”这么有用的调控数字,也争论了几个回合呢,不到1%没有任何意义,空置率也就寿终正寝了;古今中外尽人皆知的“建筑面积”也被弄出个“套型”的花花肠子来,最后还不回归历史?“国六条”已经有很强的政策性,15条意见就更明白了,不明白人家重庆怎么执行的?可主管部门偏偏弄出个细则出来,这细则一出台,开发商们倒愁云散尽、笑逐言开了,那这细则还是不是在“国六条”的细化?之前俺可是苦下一番工夫认真分析过的呀?(见本草博)
“国六条”后人们普遍认为,调控重点是供给结构,好象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就是解决个90平米的小户型似的。的确,国六条的第一条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15条的第一条也是重点发展中低价中小户型房屋。但是如果仅仅理解为一个90平米70%的问题,那就把中央政策简单化了。中央政策的根本目的应当是通过调整房地产市场来调整经济结构,把过快的GDP增长降下来,建立一套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而现在的任何政策都在围着一个具体参数打转转,有的细则甚至有转出圈的可能。
我们知道“国六条”之前,曾有老八条、新八条,还有一系列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政策都意指调控房地产的发展轨迹,但均收效不令人满意。这才有“国六条”的出台,所以“国六条”是“国八条”的继续,“国六条”有完成“国八条”任务的责任,把“国六条” 和“国八条”割裂开来也是不正确的。
当前房地产的热度并没有真正降下来,7月14日发布的165号文件细则可能再次刺激起开发商们的投资热情,在银行继续保持较低存款利率的情况下,短暂喘息后的房地产市场疯狂可能会卷土重来。十一五规划的全国GDP平均增长率是7.5%左右,而31个省规划的GDP增长率平均值都在10%以上,北京市的增长率每年都在12%以上。多年来我国的投资占GDP的份额都在50%以上。所以要把GDP降下来,把投资降下来是必然,而基础投资、生产投资不能降下来吧,那样消费、出口必然受到极大影响,只能使经济更加恶化。因此唯一应当被调整的对象就是房地产了,如果出台的任何意见、细则没有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抑制作用,甚至起不到大的抑制作用,那么,这项意见、细则就不是好的意见和细则。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国务院的常务会议还会专门研究房地产问题,还会出台个国几条。咳!政府失灵谁之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