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风云 |
谁能给房价邪涨一个看得见的理由
开春以来北京的首个房展大卖场4月7日在国贸盛大开幕,首日参会人员就达到了5.5万人,参展项目更是涨声一片,四环以内已经难寻6000元/平米以下的房子了。火暴的市场已经不容质疑,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国家去年出台的各项政策莫非失灵了?莫非泡沫又吹起来了?房价邪涨究竟是谁的错?
经济发展、政策调整、金融创新都是房价涨跌的理由,但咱老百姓谁看的懂?我们能看的到是什么?谁能给一个明白的解释?
一、打着危改的名义过量拆迁是重要原因之一,到城里走一圈,感觉快把北京拆没了似的。表面上看给老百姓拆迁分新房了,改善住房条件了,但老百姓真正把房子买下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结果就陷入了越拆越建、越建越多、越多越不够用的怪圈。
二、房子设计的越来越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天鸿的老板就提出了200多平米的经济适用房。谁都知道设计越大的房子越省事、建造也越划算,对房产商也越有利。好象盖小了就不够档次水平了。据说,香港的房子面积也只有50——60平米的标准。
三、把房子当成投资产品流行起来也是原因之一,在前几年买了房的人成了高房价的受益者,有的人只付了几万首付款,就把房子弄到手了,用租金来支付贷款月付,已经买了房的人,房子越买越多,而没有买上房的人,越等越买不起了。住宅市场也没有个什么强制性的规定,过去还有个户口能控制一下,现在是什么都没的控制了。
住房本应当是生活必需品,应当居者有其屋,一家一套就行了。现在把房地产当投资的渠道了,不少的人几套的买来,成倍地价格往上抬,真担心有一天托不住了。
一些方面的人士把房屋价格上涨的责任推给土地供应量的减少、成本价格的提高、住房欠帐太多、土地招拍挂政策等等,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只要回顾一下历史、比较一下香港和新加坡的住房政策就一目了然了,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开发商的利润。
当然,需要投资产品的多样化,但如果把投资产品只限定在豪宅、别墅、公寓、商业建筑等范围内,那不会对普通的住宅需求造成影响。老百姓辛辛苦苦攒点钱买套自住房,却偏要和投资商们滚到一起,实在与理不通,人家投资者可以低进高出,咱自住房却高也得买、低也得住。给富人盖房也罢,让穷人租房也罢,政府总应当有一套完整的住房政策,不能任由开发商、投资商们随心所欲地主导关系老百姓生存的房地产市场,更不应当打着改造城市的旗号,挤压老百姓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