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楚人风骚(文学创作文章) |
(北京孔庙大成殿)
<前
历史是一种强行论断的事件。我有权参预其中。
年初曾游地坛、孔庙、国子监、雍和宫等地。神思远翥,蔓衍成一种臆想。感觉到一种共性:在历史规则与我之间,有种低迷或昂扬的状态交替存在。人和历史及万物之间应该是互动的,而不是一味单纯地去追忆与描绘。于是有了这样一则特殊的、主观意愿强烈的游记。
<臆想A>
孔子庙:砚水湖、触奸柏和十八岁的我。
片断之一:孔庙大院内有一深井,名“砚水湖”。此井位于德胜门至安定门一带水线上,井水满溢。太学生饮用此水,便笔下生花、文思泉涌;若用此水磨墨,则浓墨喷香、落笔有神。
片断之二:孔子庙大成殿前,有一枝干盘错的古柏,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来此祭孔。当他拾阶而上时,古柏仿佛通悟人性,用枝干揭掉了他的乌纱帽。
片断之三:十二年前的我曾趴在古井边灌了满肚皮的井水,企图自己从此才华横溢;也曾站在大成殿前的石阶上,遥指那难以触及的枝条:是严嵩的乌纱帽太高?还是自己太年少轻浮?
(北京太子监内“罗锅槐”)
<臆想B>
太子监:绳愆厅、罗锅槐和二十二岁的我。
片断之一:太子监大院内有两厅六堂,其中的绳愆厅专用来惩戒犯规的太学生。初犯记过,再犯打蓖五下,三犯十下,四犯开除、充军、或充吏役,或锁跪于太学门前三、五月不等。
片断之二:辟雍堂右侧有一驼背古槐,一日乾隆皇帝与众大臣游览至此,乾隆指着槐树问大臣们此树最象谁?众臣皆笑看刘罗锅不语。乾隆怀怨他平日坏点子多,颇多责难,于是一气之下叫人把树背削平,以泄不满。
片断之三:八年前的我正在读大学,游至此时我充满了不屑与冲动:在国子监里我该是怎样一个屡犯禁例的太学士?在乾隆面前我又是怎样一个喜怒于色的臣子?
(云淡风轻,北京雍和宫内的空中走廊)
<臆想C>
雍和宫:雍正王、喇嘛教和二十六岁的我。
片断之一:先皇驾崩,雍正谋位。在赶赴紫禁城继位的那一天,他策马回首,深情地凝望这给他带来好运的福祉。
片断之二:清皇励志图强,四域安宁交融。雍和宫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四方信徒烟火不断。
片断之三:四年前的我已步入社会,正处在理想与现实抵触激荡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在雍和宫高深的围墙下,我感到一种悲哀和无奈--这块风水宝地为什么不能给我带来好运?
<臆想D>
地坛:大地、万物和三十岁的我。
片断之一:方泽坛祭旗高张,皇上率领文武百官前来祭祀,企求大地五谷丰登、万物有序。
片断之二:在衰败的草叶中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感到一种顿悟:神助于天、自助于地!
(北京地坛方泽坛正在进行祭地表演)
<回
驰骋中原的忽必烈
牡丹遗恨的汤显祖
触怒古柏的严嵩
背负乾坤的刘墉
…………
一切的恩怨曲直都远去了
我有权去怀念
怀念那些遥远的人与事
我有权去拒绝
拒绝那些不休的是与非
三十岁是这样一种年龄
必须冲破一些秩序去取得自己的位置
必须重建一些规则去固守自己的所得
时间无限流动
空间无限流动
理智抑止盲动
于是产生智慧
所有的陈旧、固执和谎言拼凑着过去
而我将用理智、情感和誓言
去打造这座城市的未来
<铭
生息湮灭之处,必有旧的规则固守。
欲念跃动之时,必有新的规则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