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圣遗踪迹,寻访生感慨

(2017-02-28 12:24:36)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山水见闻

书圣遗踪迹,寻访生感慨

丁启阵

 书圣遗踪迹,寻访生感慨


书圣遗踪迹,寻访生感慨

书圣遗踪迹,寻访生感慨
图片均摄于华堂村

断断续续,练了几十年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我练习时间最长、书写最得心应手的字体。“十七帖”、怀仁集字《圣教序》、冯承素临摹《兰亭序》,我都曾经反复练习过。但是,直到近年,我才萌生出向“书圣”王羲之致敬的念头:利用自驾车南下省亲的机会,顺道寻访书圣遗踪。两年里,我先后到过浙江绍兴蕺山一带、奉化栖霞坑村、江苏南京夫子庙一带、山东临沂和浙江嵊州的华堂村。

山东临沂,古称琅琊郡,乃是王氏家族郡望所在,是王羲之的出生之地。

浙江绍兴,是王羲之重要的任职和居住地。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即太守,地区行政长官)、右军将军(大概是会稽郡驻军司令之类职务),并写下了兼“古今第一情种”(金圣叹语)、“天下行书第一”(米芾语)文章、书法俱佳的《兰亭集序》。

奉化栖霞坑村,是王羲之一支后裔的聚居地。

嵊州华堂村,既是王羲之晚年隐居、死后埋葬之地,也是王羲之一支后裔的聚居地。东晋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儿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剡县金庭(今华堂村东)。升平五年(361)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另据王氏家谱记载,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率家人始居此地。王氏子孙多擅长书画,喜欢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后画堂易名为华堂,并逐渐演变为村名。

江苏南京,是东晋的首都,当时称建康。今天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唐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王羲之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在这一带度过的。

据说,南京市江宁区禄口镇有个山阴村,也是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这将是我寻访书圣踪迹之旅的下一个目的地。

我的寻访,除了向书圣致敬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外,内心深处,主要目的是想看一看有什么遗迹,风景如何。寻访结果,我认为,临沂书圣故里、南京乌衣巷属于不可不去亦不必多去之地,绍兴蕺山、兰亭是值得多次前往、不妨流连忘返之地,华堂村是可以小住数日之地,最偏僻的栖霞坑村则是可以归隐之地!理由大致如下:临沂的书圣故里,作为园林建筑,因为当地政府重视,斥资甚巨,掘池叠石,遍植草木,是相当不错的游憩之地。但跟王羲之的关系,“出生地”三个字足以概括,其他一切都是新近修建的。南京乌衣巷,有古井,有老宅。但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人们到了那里,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恐怕是谢安、王导这两位东晋名相,书法家王羲之只能靠边站。绍兴是王羲之人生的主要舞台,兰亭修禊,竹扇题字,书成换鹅,这些有趣的故事,都发生在那里。更重要的是,绍兴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历史街区的旧貌。虽然未必是东晋原样,但藉以怀旧思古已经足够。华堂、栖霞均是乡村,除了保存古老建筑,还有淳朴民风,还有山水风光。其中淳朴民风弥足珍贵,因为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书圣血脉承续,家教遗风。其中,栖霞坑村,依山谷两岸建筑成村;谷中流水潺湲,成潭成瀑;村中民居,颇多数百年前建筑;穿村而过的,是千百年来变化不大的石砌古道——据考证,包括李白、杜甫在内,共有二百余位唐朝诗人走过这条古道!村外,古道,石桥,流水,竹林——《兰亭序》所言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在这里能够得到最好的注解。《兰亭序》的写作地绍兴山阴兰亭,难免相形见绌!

古今更迭,一般而言,乡村比城市更容易保存古迹,偏僻的小村庄比临近城镇的大村庄更容易保存古迹。

寻访书圣遗踪,我有两点领悟与感慨:一是,有多处后裔聚居村落保存至今,应该跟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的性情有直接关系。那些喜欢热闹、贪恋都会的人,是不可能有后裔聚居村落的。二是,多少生前极尽富贵的帝王将相,或后继无人,或血脉星散,或虽有后裔而数典忘祖,以书法名世的王羲之,却后继旺盛,血脉凝聚,千百年后的子孙仍对其念念不忘。书法艺术的魅力,实在是有些惊人!

                                                  2017-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