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的一篇博文,结尾句子“大学算个球”,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共鸣,点赞者不在少数。有人认为,我说得给力,令人看了觉得过瘾;有人预测,可能成为2017年的网络名句。
我猜测,许多朋友心里,觉得我写下这个句子时,内心是饱含情绪的,愤怒的。涉事人@北外乔木,说我这是“爆粗口”,大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不是那样的。我写下“大学算个球”这个句子时,心平气和,一点儿都不愤怒。就是说,大学算个球,是我经过冷静、理性、严谨思考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不是情绪发作,更不是爆粗口。
假如我有充裕的时间,或有足够的动力——比如说有人愿意支付我一笔优厚的稿酬,娓娓道来,引经据典,我完全可以以此为题,写成一本厚厚的专著!
眼下我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也没有人表示愿意给我支付优厚的稿酬。但是,那么多朋友的误解,又着实让我内心感到不安了。因此,这里我决定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先简略写出我得到“大学是个球”的结论的几方面主要论据,如下:
首先是,因比较而来。跟有生命的个体的人相比,大学只是个场所,框架;个体的人看起来渺小,但他们有独一无二、美丽动人的情感,思想,发明创造能力,大学这个场所、框架虽然貌似强大威武,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些可贵的东西,没有任何不可取代的存在价值。
其次是,研究历史得来。古往今来都有类似大学的机构,古时候叫大(太)学、国子监,历朝历代,基本都有。试问,千百年以后,可有几人记得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好处?说得出它们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众所周知,许多真正对文明史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知道分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没有一个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古时候,一个三家村冬烘先生开的私塾,可能教出名动天下的文艺学术人才;一些爱求知的人,可以通过自学,成为彪炳千古的圣贤,成为经世济民的能臣。没有大学,地球照转不误。
再次是,观察当今大学所得。按理说,大学应该是研究大学问的机构,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高尚人才的地方。但实际上,如今我国的大学,早已官场化,名利场化了。研究的每每是,如何打着做大学问的旗号,尽量多地骗取国家经费——以骗取国家经费多少为标准给大学给大学教师排名次分等级;培养的每每是名利场中的投机分子——官大钱多即是杰出校友。大学中,春风得意的衮衮诸公,往往是平庸不学之辈,德尊一代常坎坷,满腹经纶能潦倒。
也许有人会说,来自西方的现代大学不一样,它们能让人学到切实有用的科学知识,将这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便等于推动文明向前发展,造福人类。真的是这样吗?别忘了,迄今为止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已经可以分分钟将人类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毁灭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假如有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将是使用木棍石块作武器!科学技术,从来是双刃剑,功过相抵。
我不是老庄的信徒,从来不相信弃智绝圣那一套理论。但是,耳闻目睹古今中外大学的种种弊端,肮脏,罪恶,除了一个“球”字,我无以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