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颜回更安贫乐道的孔门弟子

(2016-09-08 21:54:43)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快乐阅读

比颜回更安贫乐道的孔门弟子

丁启阵

 比颜回更安贫乐道的孔门弟子

                                                             原宪像    图片来自网络

    从《论语》中看,孔门弟子中,最能安贫乐道的是颜回。因为,孔子说过如下一番话: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但是,日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甘于贫穷的象征人物的,却不是颜回,而是孔门的另一个弟子原宪。

    原宪,字子思。孔子为鲁国大司寇时,以原思为宰(孔府管家)。当时孔子给原宪的年薪是粟米九百斛。原宪认为太多了,坚决推辞。但是,孔子坚持让他领取,说是多余的部分可以分给邻里乡亲。从这个故事中已经可以看出,原宪对于物质的态度:他是一个没有物质欲望的人。孔子让他做自己的管家,可能是因为他家境窘迫,藉此可以得到些许缓解。同时,也可能因为原宪不贪财,能廉洁自守,不会做出违背道义之事,孔子比较放心。

    但是,原宪成为甘于贫穷的象征人物,是孔子死后的事情。根据《庄子》、《韩诗外传》、《孔子家语》等文献记载,孔子死后,原宪退隐卫国,住在瓮牖绳枢、上漏下湿的茅草屋里。虽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但他能苦中作乐,每天端坐其中,兴致勃勃地弹琴唱歌。发达之后的同学子贡,坐着豪华马车去看望他。原宪出于礼节,拄着拐杖,“盛装”出迎。但是,扶正帽子时,纸冠的带子断了;拉一把衣襟,胳膊露了出来;想穿上鞋子,鞋帮子破了。子贡表示关心,问他得了什么病。原宪回答说,没有钱财叫贫,学了知识不能付诸实践才叫病。子贡听了,感到惭愧。

    原宪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固然跟他本人的心性修养有关。但是,跟孔子的教导,也不无关系。有一次原宪请教“耻”的问题,孔子回答他“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原宪可能是遵循孔老师这个教导,认定当时是乱世,因此隐居草泽之间。

《庄子·让王》篇记载,原宪面对尴尬惭愧的子贡,进一步说明自己甘于贫穷的原因:“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参考译文:行事迎合世俗,交友装出热情亲密的样子,学习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扬,指教他人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识,仁义道德丢弃不讲,却追求车马装饰豪华,这些事,都是我原宪不愿意做的。)可见,原宪的贫穷,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获得,而是他压根就不愿意去追求。换言之,经营致富,原宪是,非不能,不为也。

    原宪甘于贫穷的故事,为后代文人尤其是唐代诗人所熟知,所一再称引,原宪成为贫穷的代名词。沈佺期、王维、李白、杜甫、戴叔伦、白居易、张祜、孟郊、李端、韦庄等人的诗中都出现过原宪的名字。其中诗圣杜甫更是多次提及,例如:“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奉赠萧二十使君》),“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可见,原宪的贫穷生活,对于后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2016-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