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女儿的思想境界
丁启阵

进入两岁以后,随着语言能力的飞速提高,馨儿的笑声也越来越多。一些押韵的句子,排比句,绕口令,有趣的故事情节,滑稽的动作,都能令她掩口葫芦而笑——觉得最好笑的时候,馨儿都会伸出一只手,挡在嘴边,哈哈大笑。不知道她这动作是从动画片里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可以肯定的是:既非跟身边的人学的,亦非像有些成年人那样做是为了遮挡牙齿的缺憾。因为,身边没见谁曾经如此古典、优雅地笑过;馨儿的牙齿遗传了她妈妈的,整齐,洁白。因为爱吃山楂片、巧克力、冰激凌、棒棒糖之类甜东西,上齿两颗门牙之间有了龋齿的苗头,但不仔细端详是看不出来的。总而言之,馨儿是个爱笑的两岁小女孩——准确地说,是两岁半。
但是,有一件事情,无论我怎么启发,诱导,馨儿都坚持认为,那是不可笑的。童谣《小花猫》:“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进,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喵~!”她摇头晃脑念完这首童谣时,我问她:“馨儿,你说可笑不可笑?”她都是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不可笑!”“真的不可笑吗?”“真的不可笑!”如果我为了配合自己的观点,装出很可笑的样子,她就以一副无比呆萌的表情看着我,仿佛她的爸爸是个外星人。这样的测试,三四个月来,我进行了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一个两岁的小女孩,为什么不觉得小花猫的行为是可笑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两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才找到了答案。
最近常走的我家附近一条单向双车道马路,内侧车道有一段,路面凹凸不平。开车经过时,无论速度放得多慢,车体都会抽搐似的严重颠簸两下,令车里人感觉很不舒服。我被摇晃了两三次后,发现该路段外侧车道的路面是平整的。因此,我都会选择走外侧车道,过了凹凸路段后,才向左并线,然后再左转。常常会发生这样一幕情景:要直行过红绿灯的车辆,司机因为不知道这个道路情况,抢着走内侧车道,走近了看到凹凸路面,赶紧刹车减速;而要到丁字路口左转的我,因为熟知路况,反而走外侧车道,过了凹凸路段,趁着直行车辆减速的机会,从容向左并线。两辆车,在凹凸路段后交叉而行。本来可以不挨颠簸的他人,因为不熟悉路况,被颠簸了两下;本来可能被颠簸的我们,因为熟悉路况,平稳驶过。那情景,先是我觉得好笑;告诉妻子后,她也觉得好笑。我大胆揣测一下君子们的腹,大概多半会觉得好笑的。
然后,前天上午,路过那里时,又发生了那一幕。我和妻子,不约而同,发出了笑声。馨儿觉得奇怪,可能是我的笑声比较大些,她问我:“爸爸,你们笑什么呀?”我把事情大体跟她说了一下。本以为,她也会觉得好笑,并且跟着笑的。不料,她不但没笑,反而很冷静地说了一句令我和妻子都感到惭愧的话:“道路应该修一下吧!”
妻子反应挺快,马上将自己置身事外,幸灾乐祸地说:“瞧你这个爹怎么当的,思想境界比两岁的闺女都低,而且低这么多!”
我承认,闺女的思想境界的确比我高,而且高不少。
这事启发我思考:作为成年人,在他人表现欠佳、遭遇尴尬时,只要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我们多半会有幸灾乐祸的心理——因此觉得可笑。而两岁的小孩子,心地单纯,没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所以觉得小花猫的欠佳表现和他人的被颠簸,都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
2016-8-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