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 |
孔子为何替柳下惠鸣不平?
丁启阵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柳下是他的食邑,惠是他的死后谥号。柳下惠除了有坐怀不乱的品德之外,还有三黜不去(不在乎地位低下)、蒙耻救民、谦和柔顺——用今天的话说,人畜无害——等诸多优点。总而言之,是孔子所喜爱、推崇的人物。相传,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曾下令,有胆敢到距离柳下惠坟墓五十步的地方砍柴的,杀无赦。
臧文仲,鲁国执政大臣。实际上,臧文仲要算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大臣。但是,孔子对他的评价不高。可能,没有提拔柳下惠,是孔子对他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孔子显然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贤德之人都应该得到与其才德相匹配的任用,有相应的职位。因此,他对臧文仲很不满意。明明知道柳下惠是贤人,但不擢拔任用,由着他在低下位置上憋屈。孔子认为,臧文仲这是窃位——偷来的职位,没干正经事。
其实,“德尊一代常轗轲”,“古来材大难为用”。正如杜甫诗句所言,古往今来,像臧文仲那样的庸碌之辈窃据高位,无所作为;像柳下惠这样的贤德人士沉寂下僚,抑郁而终,都是常态,不足为奇。
孔子这样为柳下惠鸣不平,大概不是单纯的品评历史人物,也有发泄自己心中不平之气的意思吧。
前一篇:被孔子用错的成语
后一篇:孔子告诉颜回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