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新解

(2016-01-20 11:34:37)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快乐阅读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新解

丁启阵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新解

庄姜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众所周知,孔子是《诗经》传播专家,他竭力宣扬《诗经》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这一章记载的是一次教学问答,弟子子夏向他请教《诗·卫风·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孔子予以解答。

说实话,孔子对子夏所提问题的解答,偏离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偏离了文艺阅读的审美活动,把诗歌当做他恢复周朝礼乐制度思想教育的辅助教材,无异于焚琴煮鹤,相当无趣,不足以解人颐。

我们先来看看,诗句的具体意思。

巧笑倩兮,关键在倩字。马融说是“笑貌”,朱熹说是“好口辅也”,杨伯峻说是“有酒窝的脸笑的美呀”。马融的解释没有点出美好,释义不全;杨伯峻的解释单说酒窝,掺进了个人爱好,把原义窄化了;相比之下,朱熹的说法稍优,口辅,指口腔、下巴。朱熹说的当然不够全面。美好的笑容,不光是唇红齿白,面颊美观,连眯缝的眼睛也是透出光彩,轻扬的眉毛也是会舞蹈的!

美目盼兮,关键在盼字。马融说是“动目貌”,朱熹说是“目黑白分也”,南怀瑾说是“漂亮的眼睛已经很厉害了,还要盼兮,眼神中流露着‘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意味”,傅佩荣说是“滴溜溜的眼睛真漂亮”。马融解释的缺点跟倩字一样,没有说出美好;南怀瑾的说法,过于现代化,忽略了它是上古汉语;傅佩荣的说法,失之朦胧,失之偏颇,只说出了动感之美。还是朱熹比较能说到点子上。盼,本义是黑白分明;对黄种人而言,最健康、最明亮因而最美的眼睛是,眼珠子黑如点漆;眼白偏多,那是死鱼眼;眼白太少,眼珠子的黑得不到应有的陪衬,亮不起来;眼皮眼睑的黄皮肤直接做眼珠子的衬托,根本美不起来。

素以为绚,素指洁白的底,绚指彩色的装饰。这一句是前两句的比喻,说的是,美人(一般认为是庄姜夫人。整首诗描写的是,齐国美女庄姜出嫁给卫庄公时的容貌与装饰之美)已经有美好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睛这些天生丽质,再配上华丽的衣装饰品,就更加美丽动人了。

再来说说孔子师徒的解读。

原本是赞美女子容貌装饰的诗句,孔门师徒却用来讨论绘画技艺,讨论礼仪修养,实在有些迂腐。

绘事后素,当然不是真的讨论绘事(绘画技艺),它是一句比喻,意思是:像绘画技艺一样,只有在洁白的底子上,才能描绘出漂亮的画面来。

孔子这一句,原本是模棱数可的话,女子审美、绘画技艺、礼仪修养都可以指。而子夏,一下子就把它定格在礼仪修养上。说的是,礼仪修养也像美女、绘画一样,以素为质地——所谓素,指的是忠诚信实的品质——有了美好的质地,然后加以适当的修养装饰,这才成为合格的君子。

子夏的回答,深契孔子随时随地宣扬礼仪的人生宗旨。因此,得到了孔子的赞扬,称其启发了自己。虽然《礼记·礼器》中有“白受采”的说法,《周礼·冬官·考工记》有“画缋之事后素功”的说法,但孔子在说“绘事后素”的时候,并没有指礼仪修养的意思。经子夏这么一说,孔子觉得很有道理。

孔门悟性较高的弟子,都把孔子的心思捉摸透了。只要把《诗》中句子往礼仪修养上联系,定能得到孔老师的赞扬。子夏如此,子贡也如此。子贡把原本赞美人文章学问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解读为礼仪修养,也曾大获孔子之心,孔子称子贡有资格跟他谈论《诗》了(见《论语·学而》)。

鲁迅先生说过,《红楼梦》的立意,由于读者的思想观念不同,便有种种读法。其实,《诗经》早已如此。革命家读出阶级斗争,才子佳人读出风花雪月,道学家读出苟且淫荡,儒家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则读出礼仪修养,读出思无邪。

歌颂美人的千古绝唱诗篇,被孔子师徒当成了宣传礼仪修养的教科书,用今天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我也是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